第113章 指點

隨著這些日子的變化,黑市的買賣現在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羅陽心裏很明白這點,這也是他和大兵、軍子他們討論後的選擇。

租下這房子是他們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由暗轉明,正經地幹買賣。

當然了,羅陽不會自己出面,他無論是身份還是其他出面都不合適。所以房子雖是以他的名義租的,可真正打理的卻是大兵、軍子還有今天在場的小喬三人。

但具體這麽做,做什麽,四人還有分歧。

幹坐商和他們之前搗鼓黑市有著很大的區別,之前黑市的那些買賣無非是利用各自的身份優勢再加一些渠道搞起來的,幹這種活的人在以後也俗稱“黃牛”。

其實黑市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並沒消失,黑市的買賣也從純粹的地下轉到了半暗半明的地上,由此“黃牛”這個角色隨之而出,成了這批人的代名詞。

販賣香煙(外煙)、倒賣票據(包括外匯)甚至內部電影票等等,這將是未來黃牛這個行當的主要經營範圍,同樣也是之前黑市常見的買賣之一。

可這種活說白了是不合法的,羅陽既然決定由暗轉明,那麽就必須拋棄之前的這些東西,一切從頭再來。

按照大兵的想法,他覺得開個飯店是不錯的方向。可正如宋援朝剛才說的那樣,飯店不僅是勤行,而且不是一般人能搞起來的,他們這些人平日裏窩個雞蛋下碗面條還馬馬虎虎,當大廚開飯店卻十竅只通了九竅,外面去找不熟悉的大師傅來心裏同樣也沒底。

除去開飯店外,那就是做其他買賣了,比如開修理鋪,又或者弄個文具店、照相館等等。

各自的主意出了一大堆,可羅陽卻一直沒定下來究竟做那行。原本今天打算先把門面給租下來後再和大兵一起商量下這件事,可這不巧了麽?居然碰上了宋援朝和李曉蕓,莫名其妙地在一起吃了頓讓羅陽郁悶的飯。

看了一眼宋援朝,羅陽點起煙抽了口:“聽起來倒是有點道理,如果不開飯店的話,開個修自行車的修理鋪呢?”

“修理鋪?”宋援朝頓時笑了起來:“羅陽,你不會和我開玩笑吧?在這地開修理鋪?這是什麽地方?大柵欄!人流大,遊客多,你覺得會有人推著車跑這來修?再說了,這修理鋪你有多少修理工?這些人手藝怎麽樣?修一輛自行車又賺多少錢?這賺來的錢夠不夠付工資和房子的租金?”

“那麽開雜貨店呢?”羅陽繼續問,不知不覺中他的身子朝著宋援朝那邊微微傾斜,因為宋援朝所說的也正是他想到的。

“雜貨店倒是可以,但你要考慮雜貨店的進貨渠道。一家雜貨店賣的東西實在太多,日常用品、煙酒雜項再加些油鹽醬醋等等,粗粗估算起碼有上百樣商品吧,現在這些東西的進貨渠道基本都在供銷社,就算你有本事能搞到部分,難道還能全部包攬?”

說到這,宋援朝看了一眼羅陽:“還有關鍵的一點,你這店可不是國營的,老百姓習慣了去國營商店買東西,這私人的商店再好人家買著也不放心呀,你說是不是?”

羅陽微微皺起了眉頭,這點倒是他沒考慮到的,如果真如宋援朝說的那樣就算這個雜貨店開起了恐怕也搞不齊這麽多貨源。

雖然羅陽他們自己有些渠道,可這渠道要和正規的供銷社相比還是要差不少,再說了搞上一回兩回還成,大不了羅陽他們找找人解決,可這開店不是一錘子買賣,這需要長期和穩定的渠道來源,這個羅陽他們就搞不定了。

此外,宋援朝說的也沒錯,老百姓對於去什麽店買東西是有講究的。私人的店在老百姓眼裏總不如國營商店可靠,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在改革開放初期除了一些小規模的開在居民區門口的“煙紙店”靠著街坊的信任和口碑還能生存下去,大型的私人雜貨店極少能成氣候。

“如果開個照相館呢?”羅陽繼續問。

宋援朝依舊做出了否決的答案,包括羅陽接下來又問的幾個選擇。在宋援朝看來,羅陽挑選的項目大多不切實際,有些又不適合在這個地方開設,至於原因宋援朝給一一給羅陽進行了分析,聽完宋援朝的回答後,一時間羅陽不說話了。

不得不說,宋援朝雖然毫不客氣地否決了羅陽的這些選擇,但羅陽也承認宋援朝的否決是有道理的。

羅陽是一個理智的人,也不是一個聽不進意見的人,他們做出這個決定時就想好了要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羅陽需要錢,而且需要不少錢,眼下房子已經租下來了,接下來還需投入不少,如果這買賣黃了的話,羅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大兵和軍子,包括他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