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柵欄

國慶節這天,林燕沒和宋援朝在一起過,因為她要回家陪自己的父母。

好久沒回去了,尤其是母親陳玉琴那一關總得過,一直避著不是一回事。既然昨天林道遠已經正式見了宋援朝,那麽林燕心裏也有了底氣,打算回去好好哄哄母親,為未來帶宋援朝回家做些準備。

國慶節這天,宋援朝天還沒亮就起了,因為當初和李曉蕓承諾要帶她在燕京好好逛逛的,可開學這麽多時間一直抽不出空來,所以昨天傍晚李曉蕓就跑來提醒宋援朝,宋援朝答應今天帶她出去。

吃了早飯,宋援朝騎著車帶李曉蕓去了後世的升旗點,現在正式的升旗儀式還沒固定下來,也看不到後世那種威武雄壯的升旗隊的場面。

可就算這樣,在廣場的旗杆下依舊聚集著不少人,當大家看著一面飄揚的紅旗在音樂聲中緩緩升起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全隨著旗幟的迎風飄動而感慨萬千,同時熱淚盈眶。

離開廣場,一輛紮著彩帶、紅花兩旁插滿彩旗的東風大卡車從他們身邊緩緩駛過,卡車上站著幾個膀大腰圓的工人師傅,有的手裏拿著鼓槌,有的使著大鑼或小鈸,個個精神抖擻,真如後世某丹丹在小品裏形容的那樣“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瞧著這一幕,李曉蕓興奮的不能自己,甚至催促著宋援朝趕快騎車跟上,她要好好瞧瞧這熱鬧非凡的架勢。

宋援朝拿她沒辦法,只能騎車帶著她跟了一路,直到這小丫頭過足了癮後這才氣喘籲籲地停了下來。

剛擦了把汗,還沒等宋援朝緩口氣,李曉蕓猛然眼睛一亮,跳下書包架撒腿就朝一旁跑去,原來那邊有個賣糖葫蘆的小販,手中拿著一個靶子,上面插滿了紅艷艷的糖葫蘆,在一旁有不少小孩圍觀著,擡頭仰望同時對身旁的父母作期盼狀。

“大爺,這糖葫蘆怎麽賣呀?”瞧著糖葫蘆,李曉蕓的口水都要下來了,歪著頭問賣糖葫蘆的大爺。

“五分錢一串。”

“五分?我記得不是四分錢一串麽?”李曉蕓問道。

賣糖葫蘆的大爺笑呵呵地說道:“我這糖葫蘆和國營店的可不一樣,您瞧瞧,這個頭,這用料,都是上好的,是祖傳的手藝,不信你買串嘗嘗,要是不好吃我白送您。”

“行啊,給我來兩串!”李曉蕓很大氣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張毛票遞過去,接著打量了下靶子上的糖葫蘆,特意挑了兩串認為最好的。

接過後,她直接先咬了一口,頓時兩眼笑得眯了起來,豎起大拇指:“味道真好,大爺,您的糖葫蘆太好吃了!”

“那是!我家太爺爺起就在天橋擺攤,靠的就是這個手藝,國營店賣的哪能和我的比?”賣糖葫蘆的大爺得意極了,自誇了一句後扯著嗓子就大聲吆喝起來:“糖葫蘆嘍糖葫蘆,祖傳手藝,老燕京正宗糖葫蘆,五分錢一串嘍……”

手裏拿著兩串糖葫蘆,李曉蕓在許許多多羨慕無比的孩子們的目光注視下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回到了宋援朝身邊。

“給,請你吃糖葫蘆。”李曉蕓大度地遞了一串糖葫蘆給宋援朝,宋援朝其實不怎麽喜歡吃這玩意,在和林燕一起時宋援朝最多也就買上一串,大多也是林燕吃的,他也就是嘗上幾顆而已。

不過李曉蕓請客,宋援朝也不能拒絕,笑著隨手接過小小咬了一口,還別說,這糖葫蘆做的真心不錯,用料紮實手藝地道,比前些時候他們在國營店買的好吃多了,就連不怎麽愛吃的宋援朝也不由得多咬了一口。

邊吃著,邊看了一眼正在賣糖葫蘆的大爺,包括在不遠處的另外幾個小販。今天是特別的一天,不僅是國慶節,更是整個社會開始默認小商小販開始自由經營的日子。

雖然沒有正式的通知,但這股風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吹了,燕京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普通老百姓的消息都很靈通,這樣的默許一傳十、十傳百,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全傳開了。

等到明天的時候,也就是國家開始允許個體經營登記的日子,自此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一個群體——個體戶即將閃亮登場。

在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將成為國家經濟和市場極為重要的一個補充,而這個群體也會被所有人所牢牢銘記。

雖然只差一天,可實際上個體戶的真正亮相是從今天國慶節就開始的,正如不遠處的那幾個小販一般。

吃著糖葫蘆,宋援朝若有所思,這時候李曉蕓似乎又看見了什麽稀罕物,蹦蹦跳跳地跑了過去,和幾個孩子一起蹲在那邊聚精會神地瞧著。

宋援朝過去一看啞然失笑,原來她看的是糖畫。

一個年齡頗大的老人在張小板凳上坐著,面前擺了個架子,架子上擱著一塊鐵板,手裏拿著一個勺子,勺子裏是熬好的熱糖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