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盛華

見秦正國表情依舊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宋援朝正色對他道:“正國,在商業上契約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雖然說人之初性本善,可事實人性卻是醜陋的,更是無法捉摸的,就算是再好的朋友將來也有可能因為一點點利益而翻臉。”

“我們是朋友,更是兄弟,大琪、顧傑,你們也一樣,既然我們能走到一起就是緣分,我只想把我們的這份感情永遠地持續下去,而不是將來因為一些小事鬧翻臉。”

相比秦正國,李大琪和顧傑很容易接受宋援朝說的這些話,因為歷史上滬海同西方接觸的最早,滬海本土文化中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也最深,而且在滬海人的心裏,正如宋援朝前面說的那句“親兄弟明算賬”是理所當然的。

但秦正國要改變這個想法就比較難了,因為他一直就沒這個概念,而他的性格也導致秦正國比宋援朝他們更注重情誼,更容易相信人和口頭的承諾而不是用所謂的契約來制約雙方。

“好吧好吧,這種小事就按你說的來唄。”撇撇嘴,秦正國有些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下來,宋援朝見此心裏輕嘆了聲,看來以後還得多向他灌輸這些思想,要不在他身上的悲劇也許還會再發生一次。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是這樣想的……”宋援朝當即就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之前做衣架僅僅只是試手,現在宋援朝可不會像做衣架時候那樣隨便找幾個人就開幹,他準備一切從正規的來。

雖說如今開公司還是個夢想,就算是個體戶這個政策也沒下來,不過算算時間也快了,根據宋援朝所知,今年國慶節後國家就會對個體經營逐步開放,社會上會開始湧現出一大批在工商登記的個體戶。

等到明年,也就是1980年,隨著第一張正式的個體戶經營執照下發,從而掀起了改革開放史上最重要的一幕,個體經營成為國營、集體之外的補充。

目前雖還沒到時候,可宋援朝卻打算先組建自己的團隊結構,並以一個正式的經營體系來確定下來。

按照宋援朝的想法,先成立一家公司,當然公司的注冊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連注冊個體戶登記也是奢望。

可這不妨礙宋援朝和李大琪、顧傑、秦正國四人先把這事給定下來,明確各自的股權結構,明確公司內部的各自分工,等時機成熟後,再正式注冊也不遲。

“我們四個人成立一家公司,或者說單位,當然目前國家還不允許正式注冊,可我覺得隨著現在的形勢總有一天會開放。換句話來說,就像是合夥做買賣一樣,每個人占多少份子,負責什麽,先把這個明確下來,你們看怎麽樣?”

眾人沒想到宋援朝居然會心這麽大,一時間面面相覷。

其實對於公司和股權結構,四人中大概也就秦正國缺乏些了解,李大琪和顧傑都是明白的。

滬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又是曾經和西方接觸、交流最頻繁的地方,滬海人在這點比其他地方更有優勢。

比如舊社會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司”就全在滬海,解放後公司這樣的名稱在滬海也存在過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十多年前才慢慢被“單位”所替代。

至於股權方面就更好理解了,就像宋援朝說的份額,股權從根本上不是什麽外來名詞,而是中國本土就有的,在封建社會上千年的歷史中“入股”這個概念非常常見,只要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合夥做買賣就有入股的概念,就算是獨立的買賣為了拉攏手下的掌櫃和大夥計,東家往往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拿出些幹股給與對方。

“我沒問題!”李大琪第一個表示贊同。

“我也沒問題。”顧傑點頭道。

秦正國原本就大大咧咧,雖然他不明白宋援朝說的這些道道,但他相信宋援朝,相信他絕對不會騙自己,既然是這樣宋援朝想這麽弄就這麽弄唄,他根本無所謂,所以也表示贊同。

“那好,既然大家都同意,現在就先明確兩件事,第一件是股權結構,也就是我們四個人各自占多少比例。”

宋援朝提出了個建議,他準備按照總股100%來進行分配,四個人平均每人25%。但他的提議剛一出李大琪就表示反對,在李大琪看來這樣分配對於宋援朝很不公平。

“援朝,無論是之前的衣架還是現在的復習資料買賣都是你想出來的,這本錢也是你出的,無論怎麽說你理所當然要占大頭,現在平均分太不合適,我可不能占你這個便宜。”

“宋哥,大琪說的對,這事本就是你領的頭,怎麽還分我們這麽多,這不合適!”顧傑腦袋搖成撥浪鼓表示反對。

“我說援朝,我可不懂你說的什麽股不股的,既然是出份子那誰出的多就多占,出的少就少占,我舉得大琪和顧傑說的沒錯,你要弄什麽公司什麽股我沒意見,可這樣的比例分給我們不成了占你大便宜了?大家都是兄弟,占兄弟便宜的事我秦正國這輩子可沒幹過,也絕對不會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