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買賣

接下來的幾天,宋援朝他們基本吃住在防空洞哪都沒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制作衣架的速度是越來越快,原料逐步消耗,成品衣架堆的一麻袋接著一麻袋。

第一天,因為不熟練完成的衣架是618個,第二天隨著熟練度的上升,這個數字達到了1725個,等到第三天又上升到1988個,第五天,宋援朝他們五個人從淩晨忙活到傍晚,終於全部的原料用完,所有的鐵絲衣架全部制作完成。

最終完成的鐵絲衣架總共是8962個,這個數字和宋援朝估計的相差不多。因為麻袋不夠用,只裝了30個麻袋也就是3000個整數,其余的都一捆捆整整齊齊擺在防空洞裏。

這五天裏大家可都忙壞了,沒日沒夜地幹,餓了隨便扒幾口飯,渴了拿水壺灌上幾口,實在累了就在防空洞裏直接躺麻袋上睡會兒,醒來後繼續埋頭幹,包括宋援朝在內幾天下來時蓬頭垢面,樣子快和他剛回滬海那天狼狽樣差不多。

完工後,宋援朝宣布大家先歇一天,好好養足精神明天淩晨四點出發,現在還差臨門一腳,就是把做好的衣架給賣出去。

一起去了附近的浴室洗了個澡,然後大夥在防空洞裏湊合一頓,早早地就躺下休息了,等第二天淩晨三點半的時候,定好的鬧鐘準時響起,宋援朝他們陸續起身收拾,四點剛過,就著還朦朧的夜色,李大琪騎著三輪車,車上堆滿了裝著衣架的麻袋,其他人步行跟著,朝最近的菜市場趕去。

到了菜市場是四點半不到,這時候的菜市場已經有不少人,宋援朝看了看地形,讓李大琪把三輪車拉到一處路口,然後招呼小夥伴們把上面的麻袋卸下來。

去年時,市場漸漸就有了開放的趨勢,尤其是年底的時候,許多郊區的農民開始陸陸續續往市區運些蔬菜雞蛋什麽的來賣,再加上一些跑單幫的小販,這些小商小販大多都會聚集在菜市場附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集市。

當然,這個集市在現在情況下還不被官方正式承認,只不過上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說白了還是屬於黑市。

集市每天淩晨四點半開始,通常到六點半結束,天亮後大家自動散去,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一般。

把東西卸下,宋援朝打開一個麻袋,從裏面掏出紮好的衣架拆開,然後在路邊人行道的兩顆樹上中間拉了根繩子,再把衣架按照顏色依次掛在上面。

弄完後,三種顏色的衣架交錯掛著,看起來很是醒目,接下來就是叫賣了。可這時候宋援朝見李大琪、張斌、王建軍、顧傑他們三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不知道怎麽叫賣。

東西擺出了,自然就有人圍過來看,但除了宋援朝外其余人都沒做過這種事。其實宋援朝也沒當過小商販,可後世活了近七十的他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麽?

何況後世他在電話局工作的時候還帶著下面的員工在外面出任務,擺過攤搞電話推銷工作呢,瞧著大家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麽吆喝賣東西,宋援朝當仁不讓卷起袖子就做起了示範。

“哎哎哎!過來看一看來瞧一瞧,走過路過絕對不要錯過,鋼絲衣架價廉物美,用料紮實價格便宜!一個才賣三毛五,買回去晾衣服、掛衣服又牢又結實,機會難得咯!”

宋援朝一手拿著兩個衣架,兩個衣架鉤在一起在手上揮舞,和李小龍耍雙截棍有的一比,風聲呼呼舞的眼花繚亂,時不時還來個白鶴亮翅再加手揮琵琶,看起來更有幾分後世海底撈拉面表演的架勢。

邊揮舞,邊大聲吆喝,隨著他的吆喝聲響起,圍過來的人開始越來越多。

“小夥子,你們賣的是鋼絲(鐵絲)衣架?”

“鋼絲的,六米厘粗鋼絲,外面有PVC套管封口,又硬又紮實,而且絕對不會生銹,大媽您瞧瞧,這顏色,這做工,才賣三毛五一個,這麽便宜全滬海獨一無二!”宋援朝樂呵呵地擺弄著手裏的衣架給對方看。

“顏色倒是漂亮,樣子也不錯,不過這衣架結實麽?”

“結實,絕對結實!”宋援朝二話不說,操起一個衣架就沖著身邊的梧桐樹幹猛抽,呼呼風聲中衣架抽在樹幹上啪啪作響,白色的樹幹被宋援朝直接就抽破了樹皮,綠色的汁水飛濺出來,但宋援朝手中的衣架除沾染上些樹皮樹汁外基本沒怎麽變形。

“瞧瞧,大家瞧瞧這做工這用料,別說掛衣服了,揍家裏孩子順不順手?一抽下去保管你家孩子馬上聽話的不得了。”

“哈哈哈!”

宋援朝這句話頓時引得所有人哄堂大笑,這時代家長揍孩子是平常事,那家的大人不揍孩子的?拿著雞毛撣子把家裏的皮大王打得上躥下跳鬼哭狼嚎是再尋常不過的小事了,宋援朝這話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