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租房

因為酒不多,兩人也不敢多喝,畢竟就一瓶喝完就沒了。

吃口菜,抿口酒,抽著煙,邊吃邊聊。

對於宋援朝的手藝李大琪很是驚訝,沒想到宋援朝現在居然能做得一手好菜,這紅燒肉做的真是夠入味,一口咬下去滿嘴生津。

還有這紅燒魚,宋援朝的做法和普通人家不同,先是煎過後再紅燒的,而且還特意放了些辣椒,比起平日吃的紅燒魚更有幾分滋味。

就連一盤普普通通的炒白菜也因為是豬油炒出來的,香氣撲鼻。

除去這三個菜外,還有一盤花生米,被宋援朝炸的香脆無比,嚼在嘴裏真是一種享受。

此外宋援朝弄了兩根大骨和白蘿蔔煮了鍋湯,熬了一上午了,這湯色和牛奶一樣,冬天喝碗骨頭湯,整個人身上暖洋洋的。

“你這手藝還真是絕了,我看都能去國營飯店當大廚了。”李大琪邊吃邊贊,翹起大拇指誇道。

“熟能生巧,多做了自然就會了,再說以前在家的時候雖然不怎麽下廚房,可也跟著我媽身邊學了幾招。這些年在地方又是自力更生,不會做飯怎麽行?這可是生活的必須技能。”

“哈哈哈,這到也是。”李大琪頓時笑了:“要說我也會弄幾個菜,不過可不能和你比,我們呆的遼東那邊做菜習慣用大鍋亂燉,反正什麽東西都往裏放,煮上一大鍋就著窩頭就吃,這味道也算不錯。等改天我來弄,給你嘗嘗。”

“好啊!到時候我可好好好嘗嘗。”

宋援朝見李大琪對於紅燒肉和紅燒魚尤其喜歡,其實他知道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人能抵抗大魚大肉的誘惑,因為物資的缺乏大多數人肚子裏都缺油水,普通人家能見到葷腥每月有個幾回就很不錯了,而且也不可能像他們現在這麽吃的奢侈。

李大琪雖然愛吃,但吃了幾口後就不再動筷子了,轉向那盤花生米下手,一筷子夾一顆丟進嘴裏,吃的尤其香。

宋援朝特意夾了碗裏最大的一塊肉放到李大琪的碗中,再夾了個劃水給他,笑著讓他多吃點,今天既然是他們兩人私下聚會,那麽這頓飯就要吃好喝好,吃的不盡興又有什麽意義呢?

“謝了兄弟。”看著碗裏的魚肉,李大琪的眼眶微微發紅,他沒說什麽,夾起咬了一大口,接著喝了口酒。

為避免李大琪尷尬,宋援朝主動問起了以前同學的情況,李大琪比自己回來早,應該更了解一些。

“這都多少年了,現在能聯系上的也就剩三個了。”

李大琪說道,正如宋援朝想象的那樣,李大琪回來後的確去找過以前的同學,可他們一走就是八年,他們這一代人當年能留在滬海的不多,許多都是和宋援朝一樣先後去了外地上山下鄉,直到這一兩年才陸續回來。

其中還有留在當地沒回來的人,李大琪轉了一圈最終也就打聽到了三個,這三個人分別是他們的小學同學蔣濤,初中同學張斌和王建軍。

“蔣濤這小子回來的早,他77年就偷偷跑回來了,後來在滬海呆著一直沒回去,去年政策改變直接就地解決了戶口,現在在搪瓷廠上班呢。”

“這家夥,可比我們機靈啊。”宋援朝一聽就樂了,蔣濤這家夥宋援朝記憶深刻,從小就是一副瘦猴的身材,小學時候是他和李大琪的跟班,有一個外號叫“猴子”。

蔣濤有些小聰明,而且好吃懶做不善於吃苦,所以他會從下鄉的地方跑回滬海賴著死活不回去,這事還真是他這種人能幹得出來的。

不過這麽做也算誤打誤撞,蔣濤回來的早,而且政策一變戶口就馬上落實了,再加上當時知青大返鄉才剛開始,滬海的工作安排不像現在這麽難,蔣濤家裏找找人,托托關系,進搪瓷廠上班比起後來回來的李大琪等人可要強的多。

“張斌和王建軍呢?”宋援朝問。

“他們回來的時間和我差不多,現在一樣沒工作在家裏蹲呢。”說到這,李大琪搖頭道:“昨天我還和張斌見了面,這些日子在家愁的不行,他家條件本就不好,兄弟姐妹四個人,再加上他父母和老人,一家八口擠在平房裏連睡覺都沒地,更要命的都沒工作,再這麽下去連飯都吃不飽了。”

喝了口酒,李大琪點起支煙猛抽一口,吐出煙霧搖頭:“王建軍家也是差不多,同樣在為工作的事發愁呢,上次我們碰頭時還記得我說的話吧?我們那片回來沒工作的知青就有好幾十個呢,再這麽下去怎麽得了。”

宋援朝點點頭,知青返城導致的工作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問題和治安問題,不過這個話題太大,宋援朝只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對此哪裏有什麽發言權。

“找時間把張斌和王建軍喊出了見見,好久沒見他們了,對了還有蔣濤,要是他肯來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