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2/2頁)

“除了這次軍議,以及要求魏楚鈞將五路度支使司行轅北遷澗溝鎮外,我也沒有其他表示,但周鶴與韓時良都猜到我有渡淮之意,這世間還真是不缺聰明人啊,”徐懷輕輕嘆道,“渡淮終究要渡的,而且當下士氣可用,我也不想輕易放諸路勤王兵馬回去,但最關鍵的還是要說服韓時良、葛鈺讓出壽春,我希望是劉衍或楊祁業來坐鎮壽春,以使側榻無後顧之憂……”

從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的轉變,沒有想象中那麽復雜,或者說漫長。

京襄據汝蔡抵擋住赤扈人從中路發起的進攻,以及這次獲得第二次淮南大捷,看上去戰果不是特別的明顯,甚至大越累積傷亡也大,更不要說戰爭的消耗,但赤扈人在河淮一帶的戰爭潛力,也被嚴重削弱。

較為關鍵的一點,就是京襄在第二次淮南會戰中糧秣消耗極為有限不說,甚至在軍事實力上得到進一步加強,具備了展開局部反攻的條件。

考慮到補給線以及京襄精銳兵馬進攻的便利性,徐懷當然希望是將蔡州作為前進基地,集結大軍發起反攻。

然而這除了需要解除汝潁之間的洪泛水災之外,同時需要淮西作為穩定可靠的側翼,為中路發起的反攻給予堅定的支持、支撐;必要時,還需要淮西兵馬渡過淮河,占據北岸的潁上、下蔡等城,兵鋒直指北面的渦陽、阜陽等地,牽制住一部分虜兵。

而占據淮河北岸的潁上、下蔡等城之後,還可以調兩江、兩浙等地的地方兵馬過來參與輪戍,可以進一步緩解兵力的欠缺。

不過,潛邸系所掌控的淮西,很顯然不是徐懷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放心不下的。

倘若潛邸系再與虜兵暗中媾和,到時候將直接威脅到京襄反攻兵馬的側翼安危。

此外,靖勝軍以及鄧珪所部將卒的積極性需要進一步激發起來,要想從根本上解除將卒以往受歧視、壓制的遺留問題,對立下軍功之將卒,還是進行授田最為直接有效。

雖說紹隆帝繼位之後,駐戍分置解決了隨軍家屬致使軍營過於龐大、臃腫等問題,但數十萬軍眷遷往建鄴、江東、浙東等地進行安置,主要還是集中居住於建造的一座座軍寨之中,並沒能從地方獲得足夠的田地進行耕種,平時主要依賴將卒所得的兵餉維持生計。

軍屬即便能從當地租種一些田地,但除了忍受高額佃租的盤剝外,也存在跟地方佃戶爭耕的矛盾。

徐懷暫時並不想過深的觸及江浙、荊湖等地的田制,但經歷兩次大規模會戰後的淮西,人口損失嚴重,有大量的無主之田可以征為官有,從根本上解除宣武軍、驍勝軍以及靖勝軍將卒的授田難題。

僅僅光州四縣,人口可以說損失殆盡了,僅光州四縣就有五六百萬畝田地可以直接用於授田。而此役過後,也不用再擔心虜兵會有侵入淮河以南的可能。

所以說,真正要展開反攻,首先要解決的乃是淮西的換駐。

“倘若潛邸一系不願讓出淮西,使君就打算直接從壽春、霍邱等地渡淮,進攻盤踞下蔡、潁上之敵?”鄧珪問道。

徐懷點點頭,說道:“壽春守軍,有功於社稷,不到萬不得已,我也不願如此……”

他並不確定潛邸系一定會讓步,但倘若潛邸系堅持不將壽春兵馬換駐到他地,那他目前也只能直接調壽春守軍,與靖勝軍、驍勝軍以及淮東軍(右宣武軍)一起渡淮,在明年春季,在淮河以北的下蔡、潁水以及阜陽、渦陽之間,與東路虜兵進行會戰。

到時候會不會因此產生過大的傷亡,以及糧秣軍械的消耗會不會超乎預料,也就不是徐懷特別關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