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問策(第2/2頁)

目前襄陽是有替劉獻求情的,但更多的人主張嚴懲,更有人認為不殺劉獻,對不住葬送掉的宣威軍將卒。

“劉使君是有妄動輕敵失軍之罪,但他替陛下分憂之心拳拳!”徐懷輕聲說道。

“……”朱沆點點頭,說道,“我就將你這話帶給陛下。”

“眼下形勢太難,輕敵妄動,怎麽都要比怯戰投敵要強一些的。”徐懷悠悠說道。

大越還有半壁江山,但是立朝這些年來,江淮、荊湖等地都得到充分的開發,人丁繁茂、物資豐富。

輕敵妄動,而致損兵折將,大越是消耗得起的,大越已經吃了這麽多敗仗,也不怕多這一回,更怕的是怯戰畏敵情緒蔓延。

從這個角度看,過於嚴苛的懲罰劉獻,並不能帶來更好的結果;當下形勢太惡劣、太復雜,就更需要戒急用忍。

徐懷主張要懲戒劉獻,但還是要有限度。

當然,徐懷他也是建議,最後到底要怎麽處置劉獻,得建繼帝與朝堂諸眾合議。

朱沆點點頭,表示明白徐懷在擔憂什麽,畢竟這些年他們所經歷的很多事都是相通的,他又問道:“陛下還是擔憂淮上能不能扛住今冬,現在敵軍在淮上所集結兵力太多了!”

“形勢是很艱難,但淮上這個冬季不會出問題,”徐懷說道,“潢川、光山乃至羅山都可以棄之,敵軍即便渡河南下,但淮河的冰封期很短,只要守住九裏關,平靖、武勝二關又在信陽背腹,敵軍倉促渡河,至少會憂慮側翼受我楚山軍突襲。至於青衣嶺、石門嶺、楚山一線,兩年時間經營,我還巴不得嶽海樓張開嘴來啃!”

淮河冰封期很短,這使得虜兵在解決踞淮水上遊而立的楚山新城、青衣嶺一線守軍之前,是不敢調大軍去強攻九裏關或信陽城的。倘若他們在九裏關及信陽城之前受阻,淮水因為天氣異常,提前解凍,他們是沒有辦法保證這支兵馬後路安全。

這也決定了淮上戰事,重點還在西段或者中段。

現在西段分南北兩部,舞陽有劉衍駐守,方城、泌陽一線有鄧珪率右宣武軍以備不患。

建繼帝及襄陽眾人還是擔心楚山會承受不住壓力,所以才遣朱沆過來,詢問徐懷詳細的防禦計劃。

不然的話,襄陽怎麽能安得下心來?

朱沆接下來又說了襄陽對荊湖北路的諸多安排。

宣威軍的潰卒,再一次證明了江淮荊湖乃至川峽,諸路所轄禁廂軍的戰鬥力,無論是從將帥還是到底層兵卒,都非常的堪憂,至少再不能將其單獨放到一個方向負責獨立作戰。

大的方向,襄陽眾人都主張將內線諸路兵馬輪番調到前線參戰,但會由前線主將掌握指揮權、節制權。

這件事要做成,需要一定的時間,還需要與諸路監司溝通,但荊湖北路已經出了這麽大的岔子,肯定要先拿荊北監司第一個開刀。

九裏關以南的殘卒,都將由楚山收編,襄陽希望楚山再擴編一到兩廂精銳。

因為宣威軍敗得太慘,襄陽都擔心楚山再出岔子,周鶴、高純年等人都松了口,即便天雄軍僅新增一到兩廂兵馬,撥付給楚山的錢糧可增至一百萬貫。

這些錢糧,當然是要從荊北征繳,畢竟往後荊湖北路不需要再單獨承擔軍事作戰任務,沒有必要還截留那麽多的錢糧。

宣威軍的編制會裁撤掉,依舊留守荊北諸州的兵馬,將編入州轄廂軍,形成都部署司(路)-都兵馬都監司(州)的統轄體系,然後輪流調諸州兵馬接受楚山(徐懷)或舞陽(劉衍)的節制,參與淮上防線的防守。

從另一方面,也是加強樞密院對地方兵馬的控制;畢竟這些兵馬正式的調度權,從此直接掌握到樞密院手中。

這其實是非常大的改變。

以往大越都是知州兼領兵馬都監司,實際使得中書門下省對地方州兵的影響更大,樞密院通常只掌握禁軍調度指揮權。

為此,劉獻之後,荊北將不再委任新的經略安撫使,而直接委派兵馬都部署,接受樞密院的垂直管轄。

目前襄陽方面,是屬意王番到荊北出任兵馬都部署司,主持地方兵馬整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