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冬(第2/2頁)

真到那一步,還不如暫時先放棄北岸新城,去守更為險峻的石門嶺、青衣嶺。

楚山外城,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楚山城,目前僅僅在低崗區的北側邊緣,修造出一道不足一丈高的蜿蜒長墻。

長墻沿山崗的走勢綿延。

為了方便迎擊進逼過來的敵軍,令敵軍琢磨不透楚山兵馬出擊的動向,這道九裏長的城墻留有八處城門出口。

周橋與北岸楚山城之間,十月之後又新搭設一座浮橋,為保護這兩座浮橋,對楚山城以西兩座塢寨進行加固,作為駐軍營寨使用,與楚山夯土內城在淮水北岸一字排開,彼此相距約兩裏許。

除開天雄軍一萬正軍、擴編到八千人規模的廂軍,全面進入戰備狀態,主要調入羅山、青衣嶺、楚山等地駐防外,擴編到五千人規模的工輜營也晝夜不停的加強長壕、護墻、營壘等防禦工事的建造。

數以十斤計的鐵蒺藜、一船船生煤等物資,也加速運往青衣嶺、楚山、羅山、楚山新城等地。

整個淮水北岸,驟然間風聲鶴唳起來……

……

……

隨著右驍勝軍調往河洛,增援鄭懷忠部,接手鞏縣、偃師等洛陽東翼城池的防禦,隨著天雄軍往內線收縮,嶽海樓其部偽楚軍不費吹灰之力,渡過汝水,占據召陵、上蔡、平輿、新蔡等城。

此時的淮上防線,被桐柏山南北嶺及大復山等山嶺分為三塊。

北嶺及大復山以西,為舞陽防線,劉衍率左驍勝軍守舞陽、葉縣兩城,舞陽南側,還有左宣武軍一部兵馬及南陽府軍,總計一萬兵馬守方城,堵住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南下南陽府的缺口。

淮上防線的中段乃是周橋(楚山城)、石門嶺及青衣嶺,從東北方面庇護桐柏山腹地,同時也擋住經桐柏山道西進南陽的通道。

東段則淮川、潢川、羅山防線,除了庇護師溪河兩岸信陽縣境,同時也是桐柏山的東山區域外,更主要還是庇護桐柏山與淮陽山之間南下荊湖北岸的缺口。

東段防線與壽春的西翼銜接。

劉獻、傅潛更願意與淮王軍唇齒相依,駐守潁水下遊河段,主要也是守住汝陰與焦陂、鹿城等城寨,就能將淮川、潢川等東翼防線很好的保護在內線。

針對這一情形,嶽海樓當然不會將所部兵馬平攤往淮上東中西三處防線都進逼過去。

嶽海樓僅在汝水中上遊的邵陵、遂平兩城署數千守軍,盯住劉衍所部左驍勝軍,封擋劉衍所部有從金頂山、大復山以北繞過來增援確山、青衣嶺一線的可能。

嶽海樓所部主力主要盯的還是徐懷所主要守禦的中線,其部約三萬兵馬進駐確山、真陽、新蔡等城,並沿青衣嶺東側的明溪河修築營壘,確保將楚山軍主力都牽制在青衣嶺、石門嶺及楚山新城一線,難以兼顧其他。

既然汝陰、焦陂、鹿城等城寨扼守潁水下遊,遮閉淮川、潁上及淮水中遊河道,赤扈人冬季展開淮上攻勢,第一步就是要將這一礙障撥掉。

然而對汝陰、焦陂、鹿城等城寨的進攻,也不是都由嶽海樓所部偽楚軍負責,甚至僅有仲長卿率部自太和渡過潁水南下,往焦陂、鹿城、柴集三寨進逼而來。

而真正進攻汝陰城的主力,則來自赤扈東路平燕軍主力以及隨平燕軍南下東征西討的燕薊降附軍諸部。

淮王府軍不守徐、宿,使得赤扈東路平燕軍以及燕薊降附諸部主力解放出來。

十月中旬,赤扈人就從東路調集騎兵及燕薊降附軍諸部總計八萬人馬西進占領亳州譙縣,繼而自譙縣沿渦水南下渦陽、蒙城,但沒有繼續往壽春對岸的下蔡城進逼,十一月上旬分出五萬主力兵馬從渦陽西進,往汝陰城下進逼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