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蘇樺的邀請函

一個月,隨著時間的推移,《芳華》專輯的銷售水漲船高,在華彩娛樂動用了幾乎所有的渠道鋪貨之後,《芳華》的實體專輯銷量幾乎以一個火箭的速度躥升,直接在第12天沖破了百萬銷量的大關。

陳憲的《只要平凡》則是在最初銷量爆炸之後,隨著粉絲的購買力漸漸幹涸,銷量跌落的速度極快,而《樺時代》這張專輯的銷量則是很平穩,在最初的一周銷量暴漲之後,一直平穩的維持在每天3萬多張的銷量。

而《芳華》毫無意外的登頂,甚至就在全國發售後的十天之後,銷量逆勢上漲,最高峰時,甚至達到了一天27萬張的銷量。

這就是口碑的魅力。

一張被媒體譽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仙專輯,花一百多塊錢支持或者收藏一下,根本沒有任何壓力。

甚至於現在有粉絲拿到陳瀾簽名的《芳華》掛在網絡上售賣,被人出到了8000多元的價格。

最終,當《芳華》、《只要平凡》和《樺時代》三張專輯下榜之後,留在榜單上的數字,簡直轟動了整個娛樂圈。

在進入數字化領域的時代之後,《芳華》拿到了一個逆天的銷量。

看看榜單吧。

排在第三位的《只要平凡》專輯銷量112.6萬張,白金銷量實至名歸。

而排在第二位的《樺時代》則是以遺憾的139.2萬張的銷量排在第二位,而這個結果讓許多蘇樺的粉絲們痛苦不已,就差八千張的銷量蘇樺就能突破140萬張,達到一個新紀錄。

而第一位。

赫然是陳瀾的《芳華》。

以261.3萬張的銷量,毫無爭議的問鼎冠軍。

在三張專輯的最後銷量統計出來之後,整個歌壇就像是發生了一場大地震。

先不說如今,就是放眼樂壇最高光的時代,261.3萬張的專輯銷量,都是一個極其極其亮眼的數據。

而現在,《芳華》的銷量,在數字化的年代,好像一下子沖到了天花板。

這個銷量,已經是現象級了。

甚至許多知名的樂評人都篤定的評價,這張專輯的銷量記錄,恐怕未來不會有人再超過了。

《芳華》這張專輯的實體銷量,扣除成本和渠道費用等等,僅僅線下凈利潤就接近2個億!

而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芳華》整張專輯的制作,僅僅用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

而更令人無語的是,這張專輯的面世,僅僅是因為人報批評陳瀾和徐朝涵流量造假,然後徐朝涵為了證明陳瀾的人氣,直接就扔出了這十首作品。

而如今。

結果擺在所有人的面前。

實體專輯的銷量做的了假嗎?

當然可以。

不過,那需要你拿出數億的資金,然後動用所有的渠道來配合。

這也是為什麽,線下專輯的銷量才是一張專輯口碑的試金石。

《芳華》線下總銷量是甚至比蘇樺和陳憲兩張專輯的銷量加起來還要多,讓這場二王一後的爭霸少了諸多看點。

而線上的銷量,《芳華》更是以1.7億的銷售額毫無爭議的問鼎冠軍。

而《樺時代》以5270萬元的價額位居第二。

第三位則是陳憲的《只要平凡》,以線上銷量2930萬元的銷量位居第三。

這個差距,實在就是太大了。

陳憲被一群老婆粉所造成的假象所蒙蔽,以為有了挑戰蘇樺屠神正道的實力,哪成想被蘇樺成功按在地上摩擦。

而蘇樺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的銷售都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甚至優秀,配得起他的地位。

而《芳華》那令人跌破眼球的銷量只能說是口碑太炸了。

無數歌迷和專家與樂評人對於《芳華》這張專輯給出了自己最高的評價,直接造成了搶購專輯的熱潮,若不是鋪貨太晚,估計以《芳華》的熱度,直接沖破三百萬張都好像可以期待。

搶購專輯。

在如今這個時代,怎麽聽著這麽魔幻?

至於線上銷量,《芳華》1.7億的銷售額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逆天。

不管你喜不喜歡,在如此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總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心,然後付費,下載。

《樺時代》5000多萬的銷售額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恐怖了,就這還是因為在颶風唱片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而且還是在蘇樺的影響力以及3年半精心打磨的各種抓人眼球的吸引之下。

而《芳華》則是直接以線下專輯銷量帶動線上銷售。

一百多一張的專輯咱不舍得,但是話十幾塊錢滿足一下好奇心還是可以的。

一組組的數據,一個個的記錄,注定了《芳華》成為了今年五月,甚至於本年度最亮眼的一張專輯。

其在樂壇的影響力,絲毫不輸於一部破50億票房的影響力小。

陳瀾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