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盡管重臣們以康熙定會福壽綿綿為由, 再三勸阻康熙禪位的想法,可康熙卻是決意已定,豈是人勸阻便能阻攔的?

於是, 康熙六十年, 康熙決定禪位於四子胤禛。

但禪位不同於一般繼位,必須得擇一個黃道吉日才能舉行禪位大典。

不過康熙並沒有勒令眾人保密, 畢竟這也不是秘密立儲, 所以康熙即將禪位於胤禛的消息還是傳遍朝野。

眾人震驚不已,從前他們只是猜測, 康熙意屬胤禛為下一任儲君, 卻沒想到居然是要禪位於胤禛。

消息自然也傳到了八阿哥和德妃的耳中。

八阿哥受不了這等刺激,當即吐了一口鮮血,惹得九阿哥和十阿哥擔憂不已, 紛紛都圍了上去。

永和宮裏的德妃,則是直接暈了過去,還是一直候在身旁的英嬤嬤眼疾手快接住了從椅子滑落的德妃。

然後神色緊張地掐人中, 將人掐醒。

等人一醒來,英嬤嬤便勸道:“娘娘, 您這是何苦來呢?四阿哥登基, 您照樣這也是大清的太後。”

德妃幽幽回神,聽到英嬤嬤的話, 心中卻毫無一絲寬慰,而是神色憤憤道:“本宮不是為了我自己, 而是為了我的兒。”

英嬤嬤道:“可四阿哥也是您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孩子, 不也是您的兒嗎?”

德妃神色厭惡道:“他不是我的兒, 我兒才不會嫌棄我的出身, 不肯叫我一聲額娘。”

當初母子第一次相認, 胤禛卻不肯喊她額娘的那一幕,如同一根刺一般狠狠地紮進她的內心深處,讓她每每想起,仍是如鯁在喉,郁結難消。

胤禛雖然是她第一個孩子,但與全心全意只為她著想的胤禎差遠了。

英嬤嬤見德妃仍對當年的事耿耿於懷,便用當年德妃的話,寬慰她:“四阿哥從小便以為景仁宮的孝懿皇後,是他的生母,當年也是因為乍然與您相認,這才一時喊不出口。”

德妃:“那是一時嗎?足足兩三年才開口喊我額娘。”

英嬤嬤一時語噎,那當時還不是因為十四阿哥童言無忌,對四阿哥說出那番話,將四阿哥從永和宮趕了出去,這才使得本就不熟的母子,隔閡加深。

不過她明白德妃視十四阿哥如命,也不敢將內心的話托出。

就在主仆倆陷入沉默之際,有人呈上了一張小紙條,宮人說是八阿哥所傳。

德妃早已視八阿哥為盟友,得到紙條後,立馬便打開了瀏覽。

上頭八阿哥安撫德妃,讓她不必擔憂,事情還有得轉機,只是十四阿哥是否等取代胤禛登上那個位置,還需要德妃的配合。

見八阿哥說事情仍有回轉的余地,德妃收起手中的紙條,立即密謀見八阿哥一面。

兩人一見面便開始商議對策。

如今十四阿哥雖然遠在西北,但他手握幾十萬大軍,假如帶著這兒幾十萬大軍回京,未必不能謀取一絲勝算。

所以八阿哥需要德妃幫忙,讓胤禛身體稍微抱恙延遲禪位大典的舉行,爭取給十四阿哥帶著大軍回京的時機。

不過胤禛也是德妃的兒子,八阿哥也不能讓德妃給自己的大兒子下死手。

德妃聞言心中大駭,氣息不穩問道:“你的意思的讓胤禎舉兵.....”造反這兩個字,她不敢說出口。

八阿哥微微點點頭,倘若不用此招,又怎麽能輕易改變皇阿瑪的旨意?不過見德妃面色凝重,就以退為進勸道:“倘若德額娘不願,也不必勉強,等四哥登基後,我和十四弟也願盡心輔助四哥,到時我在朝堂為四哥殫精竭慮,而十四弟在邊疆上戰殺敵,為四哥守護大清的江山。”

他知道德妃的心結所在,所以上戰殺敵這四個字上音調加重了幾分。

德妃果然便上套了,她微微搖了搖頭,眼中的眸色滿是抗拒。

心想,憑什麽孝懿皇後所養大的孩子,就能舒舒服服在京城坐擁江山。

而她一手養大的兒子,就得備嘗艱苦,出生入死地鎮守邊疆?

於是,她便點頭同意了八阿哥的提議。

八阿哥見最關鍵的一步已成,頓時大喜過望,便立馬出宮回自己的府邸,通知嶽親王府做好準備,只等胤禛和十四阿哥兄弟兩骨肉相殘,最後他漁翁得利。

站在院落內,八阿哥望著紫禁城的方向,心中的野心被越燒越旺,眼底充滿了對皇位的志在必得的堅定。

...

自那日起,德妃便頻頻派人請雍親王府的人進宮,說是想念自己的玄孫們。

四福晉以為,是因為如今大局已定,德妃想要和雍親王緩解關系,所以才借著想要見玄孫的理由,多與雍親王府的人多接觸。

但亦嫣卻是知道德妃是什麽德性,心裏有些惴惴不安,但人家老人家想要瞧曾孫,亦嫣總不能拒絕吧?而且人家又不止是只見她一人的孫子,這就更找不出拒絕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