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利益均沾(第2/3頁)

“第一批四艘船交付後,第二批還會交付八艘船。平海軍就先忍一忍吧,待內務府的船只悉數到位之後,再行更換舊船。”邵樹德又道:“鯨海那邊的魚、鯨、海獸捕獵業務,你們不要插手,盡歸內務府。”邵樹德又道:“內務府也要爭氣,先好好錘煉一番。人員可以超編,一個崗位配2-3人都可以,寧可讓人等船,不能讓船等人。將來安南胡椒之利,你們要想辦法接手過來。大錢都讓大食人賺去了,像話嗎?”

“是。”野利經臣應道。

其他人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他。

內務府這個機構,每一年都在壯大。最開始籌建時,就府監、府丞等寥寥十余人,連個辦公的衙署都沒有。

但到了這會,長夏商行這個日進鬥金的機構先行並入,為內務府的擴張奠定了物質基礎。隨後皇莊開始不斷建立起來,遍布北平府、太原府、汴州、德州、棣州等地,已不下十個——皇莊盡歸內務府下轄的營田署。

營田署之外,還有虞候司。

因為皇莊多挑選戰爭孤兒、少年俘虜作為莊戶,比較好調教。因此內務府網羅軍事人才,如幽州降將周知裕等,定期組織少年操演、訓練,非常嚴格,故專門成立了虞候司負責訓練。

織造署是去年成立的。少府調撥了一批工匠過來,內務府還從民間禮聘工匠,招募學徒,訂購織機,主攻毛衣、裘服兩大項,算是一個盈利機構了。

如今又成立航運署,顯然打算進軍海運行業了。

考慮到內務府的所有權歸皇室所有,因此這個半官半商的機構完全就是實踐邵樹德個人意志的工具。

他並不想獨吞這些好處。

事實上把所有好處都歸於自己,只會讓你眾叛親離。一點好處都不沾,也不合適。

最好的辦法,還是利益均沾。

考慮到很多人比較保守,眼光多局限在一畝三分地上,非得在田舍夫身上刮油,對有一定風險的業務不是很熱衷。因此,邵樹德覺得,先通過內務府運營個幾年,展現賺錢效應,再去說服別人,就要容易許多了。

唐人並不諱言商事,曾經還有宰相與刷墻的打灰佬為了每天的工錢掰扯,討價還價,一點不嫌丟人。

待見到成效後,就可以順理成章將他認為值得拉攏的人加進來,給予份子。每個人按照一定比例分紅,坐收紅利——股份當然是記名的,暫不允許轉讓。

其實就是一家股份制企業。這會還沒這個概念,還需普及一下,不過都是很基礎的概念了,很好理解。

邵樹德曾經思考過。像安南這種地方被放棄,大部分時候是因為無利可圖。但如果有利可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未必。

你得知道這個國家做主的是哪些人。得讓他們真正得到好處,才能把政策執行下去。

歷史上德國統一比較晚,好的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瓜分了,當他們出海殖民時,剩下的多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比如西南非洲、太平洋島嶼等。

德國殖民西南非洲時,如果你看他們的財政收支,其實是虧本的。以納米比亞為例,因為大手筆修建鐵路、公路、碼頭等設施,虧損最高的年份超過一億馬克,但德國政府為什麽不放棄這個殖民地?

一是因為民族自豪感,二是因為國會議員們是賺的。

殖民地虧損,損失的是德意志帝國的財政,但在殖民地搞礦業,承包基建的議員們,卻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物。

凡事要抓住重點。

即便未來安南人造反,朝廷派兵鎮壓,軍費開支浩大,入不敷出,嚴重虧損。只要大夏的頂級豪門依然能在安南賺錢,那麽他們就會推動朝廷持續派兵鎮壓,絕不放棄。

反正軍費是全國老百姓承擔,商業利潤卻是自己的。他們會怎麽做,很明顯了。

如果你覺得對老百姓有所虧欠的話,那麽邵樹德還有一招:公開發行一部分股票,讓更多的人也能分潤好處。

而且這部分股票的發行,他會親自監督,不會讓官僚們搞出半夜發行的鬧劇。

歷史上沙俄在中國成立華俄道勝銀行,按照約定,是需要公開發行的,讓中國人也能分潤好處。俄國人同意了,但他們把發行地點放在彼得堡,還是半夜,只賣了幾個小時,隨後便宣布沒有中國人購買。

巨大的利益面前,官僚們是真的幹得出這種事!

“朕用兵三十年,無往不勝。弄出的各種新東西,都有大利。”邵樹德轉過身,用一種極其自信乃至自負的語氣說道:“跟朕作對的,家破人亡。跟著朕走的,富貴已極。內務府的好處,將來大夥都可見得。朕從不吃獨食,好處是大家的,朕只取一份。大夥跟著朕這麽多年,風裏來雨裏去,子子孫孫安享富貴,人之常情也。好好做事吧,三月之後,大軍出動,征討渤海,這是內務府第一筆真正的大買賣。朕只演示一次,大夥好好看著,不要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