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考驗與出使(第2/2頁)

這三支軍隊,自五年前就跟隨嫡長子出戰,這是要撤回來整頓了,連帶著駐地都要變更。

即便是父子,在涉及到兵權的事情上,也不會有絲毫情面可講。

嫡長子已經在這三支部隊裏建立了威望,或許還提拔、安插了私人。到這種程度,邵樹德還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他本就希望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會整頓,這是政治生物的本能。

你們到底效忠的是誰?聖人,還是秦王?這個要弄清楚。

在我死之前,你們不能踏錯一步。不然的話,邵樹德不介意對他們進行徹底的清洗——走到這一步,是他不願意看到的,承節應該也不願意看到吧?

“調義從軍入蜀,秦王繼續留鎮蜀中一年。朕聞已有十余萬兵,此時該汰弱留強了,就此也擬一封旨吧。”邵樹德又吩咐道。

金刀軍等部撤回後,秦王邵承節帳下仍然有十萬以上的兵馬,多為他在山南西道、蜀中搜刮錢糧慢慢拉起來的部隊。其中,最早跟著他的從馬直數千軍士已化入各部,充作軍官骨幹。

這其實也算一種變相的白手起家,就是擴充速度快了點。接下來邵承節如何穩定消化、清理裁汰這支部隊,是邵樹德觀察的重點。

想要當皇帝,與武夫打交道是必備的技能。如果這一關過不了,那邵樹德就不得不思考備用方案了。

“還有一事。”邵樹德剛想離開,又道:“令吾兒揀選輕便值錢物事,發往洛陽。”

說罷,便離開了。

盧嗣業默默寫著,沒有任何多余的話,也不會對任何人說。這是他的為官、處事之道,也是他得以平步青雲的直接原因。

……

七月初十,婕妤種氏在交泰宮誕下一女。邵樹德大喜,賜名“惠晚”。

這麽多女兒中,至今只有三人是他好好取名的。

其一是大順三年(892)四月,貴妃趙玉所生之女,名“采薇”。

其二是乾寧六年(899)正月,充媛張惠所生之女,名“嘉鸞”。

第三個便是婕妤種皎所生之女“惠晚”了。

其他女兒全是單字名,想到什麽隨便取一個,不怎麽走心。

從取名之事上,就完全可以看出邵樹德的偏愛。

粗粗數了一下,他現在已經有29個親生孩子了,還不錯。

比起曹孟德,還差了2個,但孟德兄兒子、女兒的比例達到了4:1以上,過於懸殊,真實數量恐不止31個。

比起李世民,還差了6個。他死得太早,沒有辦法。

比起朱元璋,還差了15個,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追上。不過考慮到老朱在五十歲之後還生了十來個兒子,邵樹德自覺現在耍得了重劍、騎得了烈馬、挽得開強弓,還大有潛力可挖。

邵氏宗族,還有待他來發揚光大。

也是在這一天,他收到了晉陽傳來的絕密消息:李克用沉疴深重,已臥床靜養,幕府大小事務,除非緊要之事,一般交由李襲吉、馮道、李落落、李嗣昭四人分理。

終於得到切實消息了!

邵樹德精神一震,立刻召集政事堂、樞密院主要官員商議。

“陛下,此事不太好張揚,也不宜操切。”陳誠說道:“最好派一位親近重臣,至晉陽探望。若在平時,或有不妥,但在此時,斷無大礙。”

此話一出,人人側目。

陳侍郎這人很迷,有時候明哲保身,有時候又大膽進言。

自私自利耶?大公無私耶?都不像。

完全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人,不會得到聖人看重。但過於大公無私,得罪的人又太多,未必有好下場。

陳侍郎這人,太矛盾了,很多人看不懂他。

“陳卿這話言之有理。”邵樹德思忖一番後,緩緩說道:“何人可往?”

陳誠沉默了一下,道:“臣願親身前往晉陽。”

“不可!”邵樹德醒悟了過來,這事怎麽能讓臣子推薦呢?只能由他乾綱獨斷。

“鴻臚寺李卿身體不適。這事還是讓裴冠去吧。多挑選些上等藥材,禮物須不能薄了。”邵樹德做出了決定,說道。

裴冠目前是鴻臚寺少卿,多次出任各行營監軍,膽氣不小,經驗也很豐富,由他出使確實不錯。

李杭年紀不小了。年輕那會風裏來雨裏去,四處出使,兵荒馬亂的情況下,餐風露宿也是常有之事,有時候甚至會受傷。到了如今四五十歲的年紀,諸病纏身,已經不再適宜出使了。

裴冠如果能順利完成任務,將來就由他接李杭的班,以酬其功。

“另者,讓王郁夫婦一並跟著回晉陽。”邵樹德最後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