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該放手了(第2/2頁)

“我趙氏兩代人經營襄陽……”趙匡明清了清嗓子,說道。

邵樹德輕輕一拍胡床扶手,道:“該放手了。”

趙匡明愣了一下,看向邵樹德。

“該放手了。”邵樹德又重復了一遍,繼而起身,走到掛在墻上的一幅地圖前,道:“夔峽鎮罷廢,荊南可領荊、峽、歸、夔、忠、萬、涪、澧、朗九州三十八縣,令兄已得江陵府、峽州、澧州,其余六州並無大敵,取之不難。做此九州之主,不比在襄陽快活嗎?”

“殿下,西門道昭、雷滿、鄧進思等輩兇蠻,馬殷亦虎視眈眈。峽內李茂貞也有東出跡象。群狼環伺之下,怕是……”趙匡明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

從道理上來說,當荊南節度使確實比繼續窩在襄陽要好。

襄陽七縣,倒有四個不聽話,其中鄧城縣更是杵在家門口,非常礙眼。變生肘腋之下,都不一定來得及反應。

但問題在於,江陵府是他們趙氏自己打下來的,夏王並未給予直接的支援,憑什麽讓他們移鎮?

好吧,你兵多將廣,拳頭硬,但也不能不講理吧?想讓我們交出襄陽,總要給點好處。

“嶽州鄧進思兄弟,我遣兵將其料理了。”邵樹德說道:“待我大軍進駐嶽州,馬殷定然驚懼,對江陵便構不成威脅了。”

趙匡明神色一動,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他相信夏王會履行承諾,不會騙他們。

“另給戰馬三千匹,送至江陵。”邵樹德又道:“這些條件如何?可能助你等成事?”

趙匡明心下一喜,三千匹戰馬可是大手筆。

“成與不成,給個痛快話。”邵樹德盯著趙匡明,說道。

趙匡明不敢再猶豫了,立刻回道:“既有朝廷之命,家兄自當移鎮。”

不答應也不行了。他擔心邵樹德一翻臉,不但自己小命難保,討伐鄧進思的大軍很可能直插襄陽,打起他們來。

屆時可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鄧進思、雷滿、馬殷、西門道昭等等,四面皆敵,這日子咋過?

“識時務者為俊傑。”邵樹德展顏笑道:“荊南是大鎮,襄鎮只得三州,如何能比?好好去江陵理政吧,趙氏兄弟的功勞,我記著。唔,如果擔憂兵力不足,可至河隴、關北選募銳士五千,以壯軍威。”

“謝殿下諸般賞賜。”趙匡明回道。

這次是誠心實意了。去大西北募五千兵,好好操練一番的話,便是一支勁旅。

湖南馬殷為何那麽囂張?不就是靠著手下的蔡兵以及“蔡化”的湖南本地兵麽?

許存不過數千人,為何打了那麽久?還不是他手下的蔡兵勇猛善戰?

朝廷授予的旌節、三千匹戰馬、募五千兵的許諾,以及攻打嶽州的援軍,這是夏王許下的四個條件。趙匡明私下裏覺得,其實挺厚道了。

形勢若此,不答應還能怎的?難道被各方包圍,吊起來打才開心?

況且兄長給的談判底線之中,襄陽就是可以放棄的。以襄、郢、復三州十三縣,換來相當不錯的四個條件,趙匡明覺得自己已經“不辱使命”了。

談妥了條件之後,雙方自然賓主盡歡、其樂融融。

申時三刻,趙匡明離開了甘湯院,出通仙門之後,來到了大街之上。

遠方的天空掛滿了鉛灰色的陰雲,北風呼嘯怒號不休。

趙匡明看著靜悄悄的上陽宮,以及東北方巍峨壯麗的紫薇城,靜靜地站了很久。

“唉!”他抖落了身上的雪花,突然間覺得很沒意思。

即便到了荊南又如何?邵樹德這般玩法,是不願意容忍藩鎮存在了。他現在應該在忙活著篡位的事情,等到建立新朝之後,定然要擴張疆土。荊南鎮直接與其邊境接壤,一不留神便是戰火紛飛。

逍遙日子,好像也過不了幾天。

況且還有更棘手的一層難題。新朝建立後,荊南鎮是繼續遵奉唐室,還是遣使至洛陽,向邵樹德稱臣呢?

按理來說應該是向新朝稱臣,但就怕兄長不樂意啊。

趙匡明沿著街道向東,漫無目的地走著。

至仙洛門時,遠遠看到山南西道馬步都虞候、衙內軍都指揮使諸葛昶正乘著馬兒,一路向北。看那樣子,似乎要經提象門入上陽宮。

這是挨個軟硬兼施啊!他搖了搖頭,洛陽非吾鄉,還是早些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