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更請一分(第2/2頁)

“死心吧,烏嶺道上的晉兵也就下山搶掠一番,跟賊似的,救不了你們。”

“夏王他老人家給了大夥生路,投入效節軍,可繼續當武夫。”

“效節軍左廂的魏人都死心塌地了,你們還等什麽?”

“你們不降,我們就得日以繼夜挖溝,苦啊。”

……

城外的呼喊聲持續不斷,城頭戍卒聽了半天,大概都聽明白了。

負責西城這一段防務的十將趙烈聽了,立刻找來幾個心腹手下,道:“諸位,留後在城內拷掠軍糧、資財,想必所獲有限。虞鄉城,守不了多久的,最遲三月中,軍糧食盡,咱們就守不下去了。”

李殿成造反後,自稱護國軍留後,故亂兵以留後稱之。

眾人也都是明事理的,一聽此話紛紛點頭。

“效節軍是什麽,我不懂,大概是夏王新編之軍。這種新部伍呢,一般不該去投,投了也是送死。更何況還要徙家,先前我是不願的。”趙烈說道:“但眼下這個景況,啥也不說了,不如去碰碰運氣,如何?”

“將軍,咱們若降,不該發賞麽?”有人突然說道。

“對頭。”又有人附和:“李留後大索全城,想必一人得個一緡錢不成問題。夏人招降,不該給錢麽?”

“先把李留後的賞賜拿了,再投夏人,更請一分。”有人笑道。

趙烈素知軍士貪財,但沒想到這麽貪,一時間被部下們整得有點不會了。

更請一分?還能這麽操作?

他是有點頭腦的,覺得夏人不傻,這種危險的先河一開,以後還怎麽治軍?

軍士叛亂,亂眾推一首領,首領發賞。大軍前來鎮壓,亂兵再請賞,拿了錢後殺掉首領,集體投降。兩邊好處都占了,虧的只是將帥,大頭兵毫發無損,還有錢拿,那麽前來鎮壓的大軍會不會不忿呢?他們會不會也趁機作亂請賞?

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這麽無底線討好軍士。很多先例一開,風氣就會向下墮落一個層次,以後想拉回來,可就很難了。

“此事……”趙烈猶豫了一下,道:“先看看留後那邊怎麽說吧。再者,單靠咱們,似乎也成不了事,得串聯更多人一起行動,方能奏效。”

“有理有理。將軍放心,我還認識幾個同鄉,這便去找人商議。”

“我也認識幾個軍校,這便去走動走動。”

“最好天黑後再行動,此時擅離職守,被逮住了人頭落地,不美。”

“也是。”

眾人七嘴八舌,神情興奮。

趙烈看得心中發寒,思慮著天黑之後幹脆跑了算了。這些人一個個欲壑難填,兩頭講價,跟著他們準沒好事。

……

招撫使李杭在河東立威之後,便將部伍交給了封藏之,由他繼續整頓。

隨後,他一路向北,趕至絳州,大張旗鼓,收攏散落在各處的河中兵士。

二月十三日,在萬泉、稷山等地收攏降兵千余。

十五日至龍門,又招撫數百。

十七日至正平縣郊野,收三百眾。

這不到兩千兵眾,照例全數編入效節軍右廂。

經略軍副使楊儀也帶著三千人趕來匯合。

在李杭整頓降人的同時,還及時處置了一場變亂,誅殺亂首數十人,算是保駕護航了。

“楊將軍,隰州只有州兵千余,前陣子還吃了場敗仗,我估摸著堅持不了幾日了,你部既已接令,便速速北上吧。”李杭說道:“絳州、河中府應還有兩千上下的亂兵,但他們既不來相投,便是鐵了心要作亂,已無招撫之必要。待王瑤征召的土團集結起來,封藏之便會率部北上,絳州局勢便穩了。”

“都頭擔憂新降之人不穩,令我部暫屯絳州。”楊儀回道:“其實無妨,慈隰便是讓人占了又如何?天氣寒冷,山道不好走,賊人來不了那麽快。”

“也罷。”李杭說道:“那請勞煩經略軍將士了。”

其實,他對新降之人是什麽態度也沒底。萬一又有人作亂,把他殺了呢?豈不死得很冤?

多一些時間整頓部伍也是好的。效節軍右廂這幫人,要想真正上陣廝殺,還需要時間的沉澱。

另外,這次他擅作主張,將軍額直接翻倍,不知道夏王是什麽看法。

常在邵樹德身邊,他知道夏王一直在努力控制治下軍隊的總數量,想盡辦法減少開支,消耗雜兵。這次又給他多弄了五千,李杭也很無奈。

而就在他忐忑不已的時候,使者已經五百裏加急,飛奔至洛陽,將他的親筆信呈遞到了邵樹德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