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2/2頁)

說完這句,霍良嗣掃了一眼眾人的表情,尤其是那些新來的。還好,都沒有太大的反應,不知道是不是接受現實了。

“上了陣,要好好打,不得一潰而散。且不說夏軍要追究,斬殺潰兵,就說把後背亮給魏人,你們覺得能投降麽?”霍良嗣又道:“諸位不是什麽都不會的田舍夫,即便以前沒當過兵的,長槍和步弓也耍得起來。這世道,誰還比誰差了?今日之戰,我也在高處觀看了,頭三板斧,鄴城鎮兵打得其實不錯,技藝嫻熟,死戰不退,與突將軍殺傷相當,為何打著打著就堅持不住潰了?”

“怕死!心裏雜念太多!顧慮太多!”霍良嗣說道:“越怕死,越是會死。兩軍僵持之時,也就死了數百,敵軍死得不比你少,但大潰退之時,死者以千計,敵軍傷亡微乎其微,何其愚蠢?”

“你等身材不比夏兵弱,技藝不比人家差,武器也相當,一開始確實也頂住了。諸位,戰陣之上,多頂那麽一刻,多忍受一些傷亡,或許堅持不住崩潰的就是敵軍,屆時後面人都不用死了。”

“我等皆無退路。單個潰了跑去鄉間,是什麽下場?你猜會不會有人偷偷殺了你?效節軍五千二百余人都是兄弟,而今只能抱團,奮勇拼殺。我們潰不起,敗不起,一散就萬劫不復,再也見不到家人。”

“夏王仁德,給弟兄們分地。放心,都是溝渠那邊的好地,肥得流油。也不用擔心和本地人搶,那邊沒啥人啦,荒地多得很。每月糧賜兩斛,發給家人,正旦、春社、端午、秋社、冬至五節各發兩緡錢、兩匹絹的賞賜,至今從無拖欠。死了、殘了家人月領糧賜一斛,直領十年。戰勝之後,經常還有加賞,錢糧是斷然不缺的。”

“都是掏心窩子的話,我不想死,諸位也不想死。那就好好打,我等唯一的出路就是幹翻魏博,讓夏王得了這天下,那我等皆有從龍之功,再無人敢對咱們不利。”

霍良嗣一口氣說完,見眾人都沒有反對,悄悄松了一口氣。

昨日夏王特地將他喚了過去,說魏兵質量都很不錯,需要“鼓舞士氣”。這些說辭,有些是夏王對他講的,有些是他自己臨場發揮,把話講透了,講明白了,軍士們自己會思考,會掂量,假以時日,戰鬥力會大增——一般而言,這種“偽軍”部隊會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徹底擺爛,一觸即潰,士氣低落,一是特別兇殘,特別勇猛,屢屢摧鋒破銳,就看你怎麽調教了。

……

鄴城之戰的結果很快傳到了後方,彼時邵樹德正與北邊過來的使者談論燕北的軍情。

“楊都頭數次出兵,襲破諸多部落,前後俘獲丁口四萬余、牛羊雜畜三十萬。”出身木剌山藏才氏的王合說道:“有幾次越界了,打到了契丹的附庸部落。賊眾東潰,惶惶不可終日。有人提出此為李克用解圍,吸引契丹目光西移,楊都頭不為所動,繼續猛沖猛打。甚至打算待霜降之後,遣人去燒草原。”

“亂來!”邵樹德轉頭對盧嗣業說道:“發一份軍函,提醒一下楊悅。”

“遵命。”盧嗣業應道。

“炭山怎麽樣了?這是對敵一線。”邵樹德問道。

“回大王,奚王去諸招募亡散部眾,聲勢稍振。其人與拓跋金驅使部眾,為大王修建了行宮。當地水草豐美,山川秀麗,實乃夏日避暑勝地。宮中有仆婢百余,一應器具正在置辦,靜待大王蒞臨。”王合說道。

“不要把錢花在這個上面。”邵樹德說道:“若契丹大舉襲來,他們支持不住,這行宮到底是誰的?俘獲的牛羊發一半至洛陽,沿途州縣做好供給。虢州、河陽、廣成、郟城四牧場也準備好過冬草料、糧食,明年開春之後,分發給百姓。四萬余丁口,悉數發往鄭州,並耀州一萬戶關西百姓,由州縣編籍落戶。”

東都鎮一府二州,在遷移了這部分人過來後,差不多也有七八十萬人了。雖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恢復,但人口還是太少,畢竟天寶年間河南府一地就有一百多萬人。

鄭州接下來會安置一支禁軍的家屬,即三萬戶。後面不會再新遷移百姓過來了,人口自然增長即可。汝州同理,也不會新進人了。

下一個移民重點方向是唐鄧隨三州,襄州的切香腸也會繼續。

邵樹德對這些打上他烙印的“關西殖民地”經營得非常小心,至少要保兩三代人的安穩。

“霜降之後,讓楊悅收兵吧。”邵樹德站起身,道:“勝、參二州積蓄糧草,牛羊,金刀、黑矟、飛熊三軍開始整編,完畢後南下至洛陽,我要檢閱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