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2/2頁)

……

王知言出城之後,便一路西行,沿著洹水走,不顧年老體邁,兩日便抵鄴縣。

“王別奏你可真是……”楊抱玉一臉驚訝,也有些感慨。

“事態緊急,也顧不得這把老骨頭了。”王知言苦笑道。

衙內羅紹威雖然犯了點小錯誤,有些弄不清楚該幹什麽,沒有在關鍵時刻痛打落水狗,給李公佺最後的致命一擊,但他總體應對中規中矩,沒有大錯。

真正的危機還是夏軍趁勢進占相、衛二州。在這一點上,老帥也失算了,邵樹德、朱全忠的思路完全不一樣。

“夏人已在韓陵山立寨,賊將霍良嗣廣集叛夫,收納了一堆走狗敗類,號‘效節軍’。這兩日兵進草橋,逐我守軍,窺視鄴城。”楊抱玉也苦笑了起來,道:“我正在召集土團鄉夫,打算與邵賊死戰。王別奏今來,可有指教?”

聽楊抱玉這麽一說,王知言放心了,鄴城鎮軍沒有降。

“邵賊以我軍府強盛,故設法殘破。若我所料不差,他欲設相衛節度使而自兼之。”王知言一眼看穿了邵賊的把戲,說道。

當然,他是藩鎮割據時代的“活化石”,秉承的是當年的老思維,淡出官場後,知識沒有與時俱進地更新。邵賊擺明了是直接一口吞下相、衛,自八月以來,一直拼了老命穩定地方,勾兌利益,各種演戲做足了,比打仗還累,還看不出來他的真正用意嗎?

相衛節度使以前也是出現過的。

廣德元年(763),安史將薛嵩以相、衛、邢、洺四州投降,朝廷任其為相衛六州節度使——除相、衛、邢、洺外,還多出了一個新設的磁州以及後來劃入的貝州。

大歷元年(766),朝廷改相衛六州節度使為昭義軍節度使。薛嵩死後,其弟薛崿控制不住局面,被人造反,田承嗣趁機占領相、衛、洺、貝四州。

大歷十二年(777),朝廷將澤潞、昭義二鎮合二為一,移治潞州,相衛鎮算是徹底沒了。

“相衛節度使?”楊抱玉一皺眉,問道:“邵賊會不會趁機北攻邢、洺、磁三州?將其與相、衛連成一體?”

有這個想法其實很正常,王知言其實也是這麽想的。

相衛邢洺磁五州為一體,治相州,這也是個百多萬人口的大鎮了。而且一旦控制此地,便可以此為基,穿過太行陘道,從側翼攻遼州、潞州。

邵賊一定是這麽想的吧?

“楊將軍,無論邵賊怎麽想,你一定要謹奉羅帥號令。”王知言說道:“魏博六州,自成一體,百多年了。效節軍我也聽聞過,數千叛夫,兇頑殘暴,邵賊徙其家焉。今占韓陵,聚為巢穴,下一步取鄴城,將軍須得把穩啊。”

“王別奏所言有理。若相衛被邵賊占去,藩府不問,下次再取澶、博,得寸進尺,我六州四十三縣為其魚肉矣。”楊抱玉說道:“邵賊許我關西刺史之職,我回絕了,望羅帥知悉。今唯治兵完城,以待藩府大軍而來。”

“好!好!”王知言樂得合不攏嘴,又道:“安陽、汲縣等地,軍府已暗中遣人而至。楊將軍若有親朋舊友,亦可多加聯絡。萬一邵賊堅持不肯退,咱們就還有暗手。”

“此事不消別奏催促,我自當聯絡一二。”楊抱玉說道。

“將軍真乃魏博幹城也。”王知言贊道。

這個時候,能不能打根本不重要,忠心最重要。最好是忠於羅帥的,如果不然,也不要緊,忠於魏博就行。

王知言在鄴城休息了一日,八月二十四日,他風塵仆仆,一路南下。

經過草橋之時,還被效節軍盤問了一通。

隨行人員激於義憤,詰責效節軍士卒助紂為孽。不料那幫軍士已經沒了廉恥之心,聲言家在唐州,乃夏王治下,還拿刀比劃,恐嚇一行人。

隨從們紛紛唾罵,王知言止住了他們。邵賊廣集叛夫,用的是以魏攻魏之策,沒什麽好多說的。

二十五日,一行人抵達了城北的安陽橋。一番交涉過後,自有人領他們入城。

附近到處是正在操練的軍士,或執槊刺擊,或縱馬沖突,威風凜凜,豪氣逼人。

城門口還有操著相衛本地口音的士人入城,這讓王知言的眉頭皺得更深。

用相衛武夫廝殺,用相衛士人為官吏,他對此行的任務突然就不抱任何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