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

乾寧五年正月二十四,朱珍收到了一封信,看完之後捧腹直笑。

“朱三……”笑完之後,朱珍又有些感慨。

想當年,他倆幾乎好得穿一條褲子。參加巢軍之後,奮勇拼殺,互相扶持,博取前程。

大富貴曾經觸手可及,但又轉瞬即逝。

“朱三還沒死心。”朱珍嘆了口氣,道:“或曰當年鎮汴之時不過五百人,而今有眾兩萬。可朱三你也不想想,四十七歲的人了,還有那精力折騰嗎?能折騰到什麽地步?便是讓你占了鄆州,別人都不來打你,光是理順內部就要兩三年,屆時年且五十,還打個屁!”

高劭也有些感慨。

你耗費了青春年華,做出了成績,得到了上面的賞識;你用盡機謀,付出了很大代價,爬上了高位;你出生入死,拼卻性命,得到了戰功……

如今有人告訴你,這一切都做不得數。

新的征服者對你沒印象,不了解你的努力和才智,你還需要拼命做出成績引起他的主意,但人生短短數十年,還能有以前那份心氣嗎?

這就是降人的悲哀。

朱珍的感慨,說的其實就是這麽一回事。

朱三,你沒時間了,別折騰了!

“軍使打算怎麽回復?”高劭問道。

朱珍聞言,臉上現出了一絲狠厲,道:“也別怪我狠,世道如此,沒什麽好說的。答應朱三,他信不信,來不來,那是他的事,試一下總沒問題。措辭你把握一下,好好寫。”

高劭頷首。

“好好寫”的意思是別整得太假。現在他和朱全忠的關系是兩不信任,雙方都在試探,無論是真降還是假降,互相防著一手是正常的。

“另外,將此事飛報夏王。”朱珍又道。

“遵命。”高劭應道。

這是自然,朱珍還沒昏了頭,不報備這種事情,萬一將來被小人進讒言,可就說不清了。

北邊的消息只用了一天就傳到陽門橋。

正在督戰的邵樹德匆匆看完後,問道:“有沒有羅弘信的消息?”

杜光乂回道:“暫時沒有。正旦那天羅弘信露面了,與魏州諸將飲宴,不過只略略敬了幾杯酒就先行告退了。”

邵樹德點了點頭。魏州那個樣子,應該沒人有心思對外征戰。

不然的話,北邊壓力還真是大。魏博三百多萬人口,就硬實力來說,比占據了河東、大同、昭義、幽州四鎮的李克用還強出一大截,雖然他們肯定沒晉軍能打就是了。

“朱珍雖有野心,但還算知機的。”邵樹德評價道:“李唐賓做得不錯,當機立斷,頭腦清晰,有元帥之才。”

能找一個做事不畏首畏尾,同時還有相當才幹的人,那是真的挺不容易的。李唐賓人際關系也搞得很一般,最適合委以大任。

“飛龍軍到哪了?”

“回大王,已奔青州而去。”杜光乂回道。

“做得不錯。”邵樹德又稱贊了一句。

契苾璋也很有眼光,知道怎麽配合正面戰場,手下人才多,這仗打起來就是舒服。

王師範這廝,坐擁寶鎮,但意志力不行,如果被契苾璋一嚇,或許就不敢在北線投入過多力量。

他帳下最厲害的大將,應該就是劉鄩了,他爹王敬武一手栽培、提拔的。

歷史上天復元年,他率軍攻破兗州,令朱全忠大為震驚。

此人有智謀,有節操,是個人才,可惜主君不行。

從天復元年(901)起,朱全忠派偏師與王師範打了兩年,王師範破兗州,其實還占了點上風。

到天復三年,梁軍精銳壓過來,王師範先敗,向淮南求救。楊行密遣七千步騎至青州,與齊兵一起收復密州,斬梁軍大將劉康乂。隨後又復登州,大破汴梁、魏博聯軍,斬全忠之侄朱友寧。直到朱全忠坐不住,親率二十萬大軍來援,這才擊敗王師範。

但王師範實力仍很強,“有眾十余萬”,竟然就投降了。

帶著十幾萬兵馬投降,當真是武夫之恥。況且與梁軍的戰爭打得並不算太難看,劉康乂、朱友寧兩員大將被斬,梁、魏聯軍連敗數場,可見經過三年的戰爭錘煉之後,曾經被視為“弱雞”的淄青兵越戰越勇,慢慢適應了戰爭,結果你竟然投降了……

意志品質不行!換成朱瑄、朱瑾,能跟你打到天荒地老。

“讓契苾璋尋機打幾次勝仗,不需要戰果多大,嚇一嚇齊人就行。”邵樹德吩咐道:“額外囑咐一句,約束軍紀,別整得跟個土匪似的,激起齊人憤怒。”

“遵命。”杜光乂沒有多問,立刻應下。

“不行!”邵樹德還是不放心,道:“你親自跑一趟,去當監軍,給我看著點那幫無法無天之徒。”

“大王……”杜光乂有些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