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階段性成果(第2/3頁)

培育良馬這事,自古以來就在做,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將好基因提純出來,並讓其能夠穩定遺傳下去。

打個比方,如果想穩定獲得一種黃毛馬,得純血黑馬和純血白馬交配後,生出一代黑馬、黑白馬、白馬,然後這種黑白馬再和純血棗紅馬才能得到黃毛馬。而黃毛馬如果和另一匹黃馬交配,則得到黃毛馬的幾率微乎其微。如果再因為繁育周期和壽命的限制,可能一輩子也生不出來和他們自己一樣的黃毛馬。

牧場裏純血馬的作用就是固定一些基因,必須嚴禁其自由交配,不然某些良性基因可能就永遠消失了。

隨意交配的雜馬,你根本不知道它體內錨定了哪些基因,這樣育種就完全沒有頭緒,屬於撞大運,也沒法穩定遺傳,這不是科學。

銀川牧場以前不太懂這些,但經過多年摸索之後,已經總結出了不少規律。邵樹德讓他們全部記錄下來,編成了一份教材,後面還會繼續完善。

牧場裏的純血公馬也不少,都固定了一部分基因,建立族譜,各自分群,群與群之間不許互相交配。

牧場方面會定期制定交配方案,各種排列組合,看看能不能得到理想的馬匹。

“總共九十八匹?”邵樹德看完牒文,隨口說道:“肩高不錯,毛色也純,竟然全是白馬。缺陷是什麽?”

他知道,現在能送到軍中的馬,都不是牧場方面所認為的完美的馬匹。那種純血馬,是極為珍貴的資源,是用來配種的,怎麽可能給你拿來廝殺?

後世建國後,大搞馬匹繁育,純血馬也非常貴重,輕易不會流出。這匹純血馬就是能誕下黃色皮毛的後代,這匹純血馬就是能誕下大耳朵後代,等等不一而足,都有重大育種價值。

即便到了21世紀,仍然有大量人工提純血統的馬種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純血馬的培育工作如此重要,主要國家都在搞,顯然說明了發展方向,再抱著耐粗飼的矮腳草原馬當寶,那可真是非常可笑了。

“大帥,這些馬肩高體壯,速度奇快,但只能沖小半個時辰,就汗雨如下,口吐白沫。”陳棲介紹道。

靠,這麽極端!怎麽配出來的?這是拿耐力換了沖擊力吧?

“試一試吧。”邵樹德坐到了交椅上,道。

很快,一名馭手站到了馬場中,使勁朝空中一舞馬鞭。

只聽“噼啪”一聲脆響,九十八匹馬立刻繞著馬場狂奔起來。一時間馬蹄聲陣陣,塵土飛揚漫天,但威勢著實驚人。

“好快的速度!”邵樹德從交椅上起身,目不轉睛地看著場中的奔馬。

這些馬是自由的,沒套韁繩,沒有馬鞍,但都粗粗馴過,邵樹德有些心癢癢,想親自騎上一匹試試。

“還有什麽缺陷?”他又問道。如果僅僅是耐力不行,那完全可以接受,大不了平時好吃好喝伺候著,就沖殺時騎一下,完全是利大於弊,但他不相信事情有這麽簡單。

“易得病。”陳棲說道:“肩高也不太夠。”

原來如此。邵樹德又坐了回去。

易得病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缺陷,肩高也確實不太夠,至少要150厘米以上,最好155以上,現在還差了不少。

“陳判官,最近靈州農學請托永清柵幫著培育羊種,銀川牧場也分一部分人手辦理吧。”

“大帥之意?”

“培育一種產軟毛的羊。”邵樹德說道。

他在唐朝生活了這麽多年,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人們吃的大多數羊,居然是綿羊!

靈夏主流羊種叫“河西羊”,河東主流品種是“河東羊”,關中是“沙苑羊”,陰山以北是“脂尾羊”(蒙古羊祖先),涼州流行的“康居大尾羊”,則是西域外來引進品種。

此外還有蠻羊、饕羊、吳羊等,品種繁多。

這些羊,竟然全他娘的是綿羊!

邵樹德早年沒認出來,因為這些所謂的綿羊,產毛太少了,根本不像他前世認知裏的綿羊。

後來他逐漸明白過來了。後世的綿羊,應該也是如同培育良馬一樣,一代代提純血統,先搞“純血羊”,固定某些基因,然後定向培育,最終搞出了產毛多,且細而柔軟的綿羊品種。西班牙的美麗奴綿羊以及土耳其人的安哥拉羊都是這個路數。

但如今的綿羊是什麽樣子?首先產毛少,其次毛短、粗硬,不好用,清理起來也麻煩。

以涼州特產康居大尾羊為例,“尾大如扇,土人歲取其脂,不久復滿”。看看,天賦點在產脂肪上了,這是藥材,不是織物。

“大帥,某聽聞大食有種胡羊,類康居大尾羊,或為近親。高三尺余,尾重十斤,大如扇,幾不能走。其產毛較康居大尾羊細膩、柔軟,亦產脂。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