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2/2頁)

“謝大帥恩典。”王崇喜道。

軍中的發展,也就那樣了。日後再立功勛,頂多當個軍使,這已經是藩鎮體制下的極限,除非大帥再進一步,不再局限於朔方軍一隅。否則,也就只有財貨及家族富貴方面還有進步空間了。

這樣其實也不錯!大帥不懷疑下面人,下面人也可安享富貴,非得像當年幽州李可舉、李全忠上下相疑,最後悲劇收場才好麽?

王崇退走後,邵樹德又找來了張淮深和龍就。

“兩位將軍隨軍征戰,勞苦功高。青唐城之繳獲,亦有一份。”邵樹德笑道。

“此皆靈武郡王之功也,我等不過跑來跑去,寸功未立。”

“哪裏的話。”邵樹德擺了擺手,道:“隨吾征戰,哪怕一矢未放,只要出兵,便有賞。牛羊馬駝,陳副使自會與你二人接洽。庫中錦緞、珍寶、金銀器,亦有一份,勿要推辭了。”

張、龍二人對視了一眼,然後齊聲道:“靈武郡王賞罰分明,令人心悅誠服。”

邵樹德笑了笑。

其實,此戰最大的繳獲,還是青唐城的工匠。從鐵匠到木匠,從織匠到染工,甚至是獸醫、首飾匠人,足足兩千多,邵樹德打算全部遷走,組建蘭州都作院,下轄五泉、廣武梁兩作院。

如此一來,隴右鎮便有了渭州、蘭州兩都作院,朔方鎮有綏州、夏州、靈州三大都作院,官營軍工制造體系的根基,又夯實了不少。

吐蕃工匠的技術,還是可圈可點的。帝國未崩潰時,南下印度地區,擄掠工匠,攻中亞諸國,又擄掠了很多工匠。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如今已經自成體系,實力不弱。

送走了張淮深、龍就二人,邵樹德又考慮起了如何處理吐蕃降兵的事情。

人,肯定是要抽走相當一部分的。他是戰勝者,沒必要在這件事上矯情,不然人家還以為你怕了呢。

鐵騎軍、銀槍都,還差一些輔兵,便從吐蕃降兵中揀選五千人,連同其家屬,遷往靈州。

這樣還不夠,邵樹德還打算在降順諸部中,額外挑選精銳勇士五千人,別置一部,號青唐都,編入義從軍,是為右廂。即從今往後,義從軍將整編為左廂橫山都三千人,右廂青唐都五千人,此皆步卒。

青唐都五千軍士的家屬,當然也要遷往靈州。連帶補給鐵騎軍、銀槍都的五千輔兵,這就是一萬戶了。

仔細算算,此番出征,發往勝州的六谷吐蕃降人不算,光遷往靈州的羌胡軍士家屬就不少了:銀槍都五千戶回鶻人,以龍家部落為主的肅州蕃部五千戶,這次又是青唐吐蕃一萬戶,足足兩萬戶人!

靈州現在總共才四五萬戶,短時間內又湧入兩萬戶,差不多到現階段的人口極限了。

而且,胡風多半要擡頭!下一步,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在教化、同化方面。

入了軍,蓄發、取漢名、學漢話、過漢人節日是肯定的,但這只限於軍士本人,還不夠!兩萬軍士,估計有八萬以上的家屬,這些人的同化工作才是重點。

此外還有編戶齊民的涼州蕃部、勝州六谷吐蕃,工作量巨大啊,一點不比打仗輕松。

文治武功,一樣不可偏廢。梳理內部,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