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2/2頁)

蕭蘧聞言稍稍有些不自然。見兩位武夫並不算太兇,便整了整儀容,上前行禮道:“王臣蕭蘧見過兩位將軍,家兄乃時宰蕭遘……”

“蕭遘?”年長將領想了想,便問道:“建中年間出任宰相的蕭復是你們什麽人?”

“曾祖。”

“那個奸官,為何同意與吐蕃議和?”

“此乃朝議,曾祖建中四年方任宰相。彼時內有涇原兵變,外有李希烈據淮西而叛。國事多艱,與吐蕃會盟,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哼!你帶著大車小車,到渭州來所為何事?”

“都是些陳年圖籍文冊,隴右、河西二十一州的,天寶年間所存舊档,欲進獻給靈武郡王,或有用處。”

“還算有心。回去後告訴你大兄一聲,不要添亂。定難軍的大好局面,都是武人們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某叫楊悅,若有指教,可來夏州尋某。”說罷,翻身上馬,嘴裏還在嘟囔:“走了!看見這些人就心煩。”

楊悅帶著騎士前呼後擁走了。

王遇在一旁笑了笑,道:“楊指揮使脾性剛直,治軍嚴厲。蕭相既為師長(百官之長),又襲名爵,或可為這隴右之地做些什麽。你也看到了,渭州人影都沒幾個。若能從關中募民來屯墾,大善也。”

“朝廷已敕令各道發刑徒於會州,至今已經千余人,渭州或可依此故事。”

“刑徒都安置到新設的定西縣了。大帥本欲徙三千巢眾至渭州,如今打下了岷州,便打算將這些人送到溢樂、和政、祐川三縣。渭州,主要招募良民屯墾,這得著落在蕭相身上了。大帥為了人口之事,愁得茶飯不思,蕭相若有辦法,什麽好處得不到?”說罷,王遇看了看蕭氏車隊,又笑道:“若是送金銀器皿,大帥必不喜。圖籍文冊,正當其時,蕭氏有心了。某叫王遇,定遠軍使,蕭官人未必聽說過某。”

王遇?事實上蕭氏是研究過邵樹德身邊的將領和幕僚的。王遇,本為李詳部下,巢軍陷陣驍將出身。華州殺黃巢監軍反正之事,便是這個王遇動的手。

本來以為是個粗鄙得不能再粗鄙的武夫,沒想到說起話來竟然比將門出身的楊悅更中聽,更和煦,這卻是始料未及了。

靈武郡王,竟然連巢將也能收拾得服服帖帖,還教導得如此知禮,這心性、手腕當比想象中更高。

“對了,大帥已回蘭州。你等若要見大帥,只能到五泉了,還得快些動身,若慢了,怕是只有去夏州才能見到了。”王遇也翻身上馬離開,臨走前又說道。

“多謝王軍使提點。”蕭蘧拱手行禮。

雖然貴為宰相胞弟,但面對這些定難軍大將,蕭蘧依然覺得挺不起腰杆來,說話客客氣氣,禮數從來不缺,與在京中時那副淡然高遠的模樣完全是兩個人。

一眾騎手走後,蕭蘧輕輕松了口氣。

楊悅,似乎對世家大族很有看法啊!你不也是將門出身麽?何如此做派耶?

王遇,雖是巢軍降將出身,但並不粗鄙,對蕭氏似乎也不排斥。日後家兄若順利出鎮河渭,或可與其多多接觸。

定難一鎮,共有鐵林、武威、經略、定遠、豐安、新泉、鐵騎七軍,此皆嫡系也。

另有天德、振武二軍,乃新收之外系。

義從一軍,乃雜胡兵馬,不過頗得信任。

既要融入定難軍的圈子,那麽就得對各軍、各將多多熟悉,免得犯了人家的忌諱。

至於說拉攏、結交諸將,蕭氏還不會如此不智。即便真的要做,也得用很巧妙的方式,只要時間夠長,總有機會的。

“得快馬加鞭去蘭州了。”蕭蘧輕聲道:“子華,可願隨我去蘭州?此去蘭州五百三十裏,若快些走,十日便至。”

“固所願也。”

二人不再廢話,挑了一些護衛,便沿著渭水河谷,一路經襄武縣(渭州城)、渭源縣、高城嶺、武階谷、大來谷、狄道縣、長城堡,越沃幹嶺,於八月二十二日抵達了蘭州理所五泉縣。

他們運氣不錯,邵樹德剛剛送走了一批鄯州過來的吐蕃部落酋豪,正準備經會州返回夏州。若是再慢一些,怕是就只能去會州碰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