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二合一)

哢哢瓜子占地面積不大, 整個廠子建築風格也略顯老舊,根據林舒月了解到的資料,哢哢瓜子始建於1982年, 1984年修建廠房,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 當年還算是時興的建築, 現在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林舒月在門衛處出示了自己的證件以及來意以後,門衛給辦公室打電話,林舒月站在鐵門外透過柵欄往屋裏看, 在征求了門衛的同意後,林舒月離得遠一些,拍了個照片。

在林舒月拍完後, 一個帶著廠牌,穿著工裝的女生從廠裏出來,見到林舒月,她笑容滿面地朝林舒月伸出手:“林記者是嗎?我是孫雪瑩,是哢哢瓜子行政部的文員。”

林舒月將相機放下:“你好, 我是鵬城都市報的林舒月。”

孫雪瑩笑著, 將林舒月往廠子領:“我知道你。”

林舒月失笑, 不知道的還以為林舒月有多出名呢。孫雪瑩說:“前幾天你寫得關於愛心孤兒院的報紙我們看了,感謝你在報紙裏提了我們,這幾天我們廠裏瓜子的銷售額都比平常多了一些。”

孫雪瑩是真心跟林舒月道謝的, 她其實除了是行政部的文員外, 還是廠長的女兒。

這幾天, 因為貨出得多, 她爸爸都高興了很多很多。

林舒月看著她頭頂的百分之十左右的善惡值,也笑了:“你們這樣的良心企業, 值得推薦。”

林舒月覺得,不管哢哢瓜子出於什麽樣的目的,能夠十年如一日的給殘障兒童、老人提供醫療服務,且無論大病小病都出三分之二的資金,光著一點,就足夠讓人敬佩。

就算他們有什麽錯誤,林舒月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應該值得被稱頌。

孫雪瑩臉上的笑容更加真誠了五分:“還是要謝謝你的,林記者。”

孫雪瑩說完,跟林舒月介紹起了他們公司的歷史,林舒月一邊聽一邊記錄,然後問出了那個已經被報紙寫了許多遍的原因。

“雪瑩,是什麽,讓貴公司十年如一日的資助孤兒院的孩子們的醫療費的呢?”

孫雪瑩說:“這就要跟我們孫總的經歷有關了。他父母早亡,他是被他姐姐帶大的,他的姐姐是一名小兒麻痹患者。幼時,他們的日子過得十分差。後來她姐姐偷偷在山裏種了一片葵花。後來葵花豐收,他們偷偷的坐做起了炒瓜子的生意。”

“生意越做越大,後來改革開放,我們哢哢瓜子的生意越做越大,後來,我們孫總在看到愛心孤兒院的情況後,想到了孫總的姐姐,便決定承擔起孩子們的醫療費。”

“敬老院也是如此。”

哢哢瓜子的銷售額每況愈下,他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記者過來采訪過了。

剛剛辦公室接到有記者要來采訪的事情時都高興驚喜極了,尤其是孫雪瑩的爸爸孫總,直接把自己的女兒派出來接待。

林舒月點頭,而後又問:“據我所知,貴公司這幾年後銷售情況並沒有之前那麽好,為什麽沒有找媒體打廣告呢?”

林舒月這個話就是在明知故問了,孤兒院的殘障孩子那麽多,估計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醫療費以及敬老院老人們身上的醫療費就得好幾十萬。

好幾十萬哪怕是在林舒月穿越前的那個年代也不是什麽小數目了。

孫雪瑩說起這個就苦笑:“孫總老頑固,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

孫雪瑩領著林舒月到了車間,她們先去車間邊上的一個小房間內換上鞋套、頭套、以及衣服。

在換時,孫雪瑩給林舒月介紹:“我們的生產線都是最先進的,幹凈衛生一直都是我們工廠的生產準則。所有的員工在進入車間之前,都需要換上專門的衣服鞋套,那邊還有專門的消毒間,員工會在把皮膚裸露出來的部分,都消毒一遍。”

瓜子作為入口食物,林舒月對哢哢瓜子生產準則十分贊同,她給換衣間拍了個照片,之後又到了消毒間內消了毒,洗了手,穿過消毒間的門,就是車間。

轟隆隆的機器聲不絕於耳,一個個穿戴整齊的員工有條不紊的坐著自己手上的工作,偶爾一起說一兩句話。

林舒月跟著孫雪瑩走過一個個的車間,蒸煮、晾曬、炒制、袋裝。

車間內纖塵不染,空氣中都是炒貨特有的香味,林舒月的目光卻放在袋裝車間裏的工人身上。

孫雪瑩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說:“袋裝車間的工人,都是殘障人士。”

袋裝的工作並不難,比起其他需要操作的車間,袋裝車間顯然很容易。

“怎麽之前沒有人報道過呢?”林舒月問。

“我們孫總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孫雪瑩看著那些身體帶著殘疾的人努力又認真的在工作,顯然比起身體健全的人,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