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二合一)

林舒月的一句話, 給王明政給整沉默了。這個任務要是給別人,那提交上來的必定會是一份完美的答卷,但對於林舒月來說就不一樣了。

這位可是個讓她去拍妻子生病, 丈夫傾家蕩產也要給治, 結果硬生生的給查出一個重案特案的人。

請假回趟老家, 好嘛, 直接給整了個震驚全國的梨園案出來,旅個遊度個假都能碰到世界範圍內都駭人聽聞的殯儀館案。

這孤兒院跟敬老院到底有沒有愛心,在林舒月問這句話之前, 王明政是敢肯定的,但是在林舒月這句話說完後,王明政的心裏也開始突突了。

他看著林舒月這幅小心翼翼地模樣, 道:“實事求是。”

短短四個字,讓林舒月知道了王明政的態度,林舒月表示她懂了,於是她拿著資料走了出去。

李明芳在工位上無精打采的,李偉生在今天淩晨給她們報了平安。林舒月在來上班的路上給李偉生打了電話, 李偉生的電話是關機的。要是林舒月猜測沒有錯的話, 現在的李偉生, 應該已經在為了進黑煤窯而努力了。

林舒月坐到了工位上開始看資料。

愛心孤兒院跟愛心敬老院都已經成立了二十多年了,鵬城特區建立後沒兩年,愛心孤兒院就已經存在了, 資助孤兒院辦下去的, 是鵬城的老牌企業, 哢哢瓜子有限公司。

這個公司在最開始是賣炒瓜子起的家, 後面研制出來了許多口味,炒貨的品種也不限於瓜子了。

只不過後面競爭對手多了, 它們公司在市場上的份額也開始變少了。後來,有記者無意間拍攝到了哢哢瓜子在資助孤兒院跟敬老院一事,哢哢瓜子的營業額開始飆升。

如今許多年過去了,因為同類型的競品太多,哢哢瓜子的發展不溫不火,但他們對孤兒院跟敬老院的資助一年也沒有少過。

每年去采訪孤兒院跟敬老院的都不少。鵬城都市報之前也去采訪過,采訪的稿子也在,林舒月看了以後,正好當初采訪這個事件的記者回來了。她便走上去聊天。

報道過孤兒院跟敬老院的記者姓王,叫王遠明,比較話少的一個人,平時不跑新聞的時候,他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泡一杯茶,把當天市面上所有的報道都看一遍,最愛看的是發表在雜志上的武俠小說。

據李明芳說,王遠明在兼職寫作,雖然沒有透露筆名,但從單位經常收到他的出版社的信件來說,他的兼職應該是幹得挺不錯的。

他采訪愛心孤兒院的事情已經是兩年前了,但是現在再提起愛心孤兒院,王遠明依舊是記憶猶新。

“送到孤兒院裏的孩子啊,大多數都是身體上有缺陷的,這些年下來,哢哢瓜子那邊給愛心孤兒院的孩子光看病就是好大的一筆財政支出。”

“我上回去采訪的時候,有一個叫做星星的小姑娘,是因為長了個兔唇,被父母遺棄的,哢哢瓜子那邊再收她入院以後,給她做了手術。我後來被去看過她一次,她的兔唇已經被修復完畢了,根本看不出一點之前的樣子。”

王遠明沒有在報道上寫這件事情,因為這樣的事情於愛心孤兒院來說,實在是太不值一提了。

他的報道上,報道的都是孤兒院的孩子們開開心心做遊戲的、讀書看報的樣子,他們很多小孩子身上都有殘疾,但他們臉上的笑容卻格外的燦爛,讓人光看,便覺得渾身溫暖。

林舒月又問了一些事情,然後問起了敬老院:“王記你對愛心敬老院了解嗎?”

提起愛心敬老院,王遠明就要嘆氣了:“這按理來說啊,敬老院是非社會盈利性的組織,是由國家組織,專門收納五保戶、給五保戶們養老的地方。”

“但這個愛心敬老院不一樣,它完全是民間組織起來、蓋起來的。他們接收的,一般都是身上帶著殘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他們的生活起居,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哢哢瓜子負責的。”

“這些年來,哢哢瓜子的銷售額每況愈下,在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招收起了社會上的自費老人。是從前年開始招的,小林你可能不明白,當時這件事情在鵬城掀起了多大的風浪。”

“曾經那些提起愛心敬老院滿是誇贊的人,再提起愛心敬老院的這項舉措,全都是指責。好像愛心敬老院收了自費老人是犯了多大的錯一樣。”王遠明對此嗤之以鼻。

出這件事情的時候,林舒月正在外地上學,對這些事情了解得並不多,但聽王遠明說的話,她倒是理解。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那麽一批人,把別人的好當成是理所當人,應當應分。

王遠明跟林舒月說了許多愛心孤兒院跟愛心敬老院的事情,即將下班時才意猶未盡的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