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錦繡堆51

寄娘被重新壓回曄王府,府外換成了重兵把守。

不日,施牧寫下一篇《青蓮賦》,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敘述了自己得知寄娘一個居士被迫成為王府次妃十幾年身不由己屢遭殘害、目睹曄王惡貫滿盈卻無處訴說、身在錦繡心如油煎的悲慘經歷後內心的心痛與憤怒。

他先寫寄娘的痛與恨,又寫自己知情後的同情與憤怒,最後從天道公理與國法倫理的角度,支持寄娘挺身而出的揭發,贊揚她在王府富貴錦繡生活的腐蝕下、在曄王府這樣一個肮臟汙穢的淤泥之中,依舊懷抱青蓮之心,志不改,性不移。

施牧的賦是當日文會上力壓眾才子拔得頭籌的,誰也不能小看文人的筆杆子,好的檄文能翻了天地。

而支持寄娘的文人還不止施牧一個。

施牧帶頭後,三惠書院的樂章先生、桔山先生也站了出來為寄娘喊冤,第二天,孫大儒也發聲了,他做了一首詩,雖沒有明說此事,卻生動描寫了一個被搶親女子的悲慘人生,最後一句感慨權貴貧賤天地之別的總結更是激起無數貧寒子弟的共鳴。

孫大儒的詩傳出來不久,周大儒直接寫了諫言請求遞交皇帝,大意是讓皇帝徹查曄王惡行,還無痙蛉宋首的眾位無辜女子自由與公道。

現在的寄娘對外是曹琳獨女,本身又是難得的才女,早就在文人間有很高的名聲,如今加上施牧這個正炙手可熱的才子支持,多位地位甚高的名士大儒幫聲,幾乎大半的文人都站在了她這一邊。

換到現代,她這是本身名氣高流量大,又有頂流施牧和泰鬥大儒全方位撐場,圍觀者下意識就站在她的角度代入種種事件,自然而然站在了她這一邊。

皇帝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原本,哪怕他要處置曄王,也不打算放過妻告夫的史王妃和寄娘。

但是如今外頭的文人都支持無痙蛉耍認為她弱質女流無依無靠,好不容易等來曄王倒台有了擺脫桎梏的機會,請求皇帝放她自由,安度余生。

皇帝可以任性,但是不能對抗這麽多文人,本朝話語權最大的就是文官集團,皇帝年紀這麽大了,還要一年之中抽一兩回時間,請民間名士大儒進宮交流,得罪了這些人……心知自己過往黑歷史很多的老皇帝沒那個底氣。

“查,查曹氏說的是不是真的,把她說的那些證人都一一去查實了!若是膽敢誣告曄王逃避牽連……”

老皇帝還是不甘心,擱置了外頭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聲音,讓大理寺先去查寄娘說的人證物證。

蕭國公收到大理寺大夫傳來的消息,將手頭保護的人和物都放了出去。

如今無數目光都聚集在這個案件上,寄娘在文章中說了刑部和曄王的勾結,也將受害百姓和人證物證說得清清楚楚,這些人一出現就立刻被大家注意,皇帝想要動手腳都找不到機會。

而大理寺的反應也非常快,直接將人帶走保護起來,然後喊上禦史台、宗人府以及刑部侍郎,一起審理。

被狀告的刑部尚書回避此案,只能在家坐等結果。

他心慌慌眼發花,怎麽都想不明白,曄王明明已經派人將這些人滅口了,他們怎麽會一夜之間又復活上京告禦狀了?

眾目睽睽下,刑部尚書也好、皇帝也好、曄王殘留的幕僚也好,都沒法對證人動手封口。

這個案件審理得非常快,不出三日,刑部尚書就被摘了烏紗帽,鋃鐺入獄。刑部的事務全權交給刑部侍郎李汾負責。

李汾一接手刑部,立刻積極配合三司一府聯合調查曄王謀逆案,這個案件的進展頓時快了幾倍。

曄王心存謀逆、豢養私軍、黨同伐異……種種罪行證據確鑿。

厚厚一疊調查的結果,最讓人驚訝的是,後期曄王的許多行動中都有了曹氏次妃的影子。

皇帝一看到寄娘的名字就又氣又痛快,心想你再能蠱惑人心,卻掩蓋不住自己做了曄王謀逆的幫兇,哼,任你再身不由己,幫兇就是幫兇,一樣要被處置!

他想到曹氏那個隨時會一命嗚呼的身子,解氣地想:到時候就算朕大度給你一個小懲戒,你也一樣挺不過去。到那時,這幫酸儒還有什麽話說!

“這個曹氏――”他指著奏折上的名字開口。

“陛下,曹氏身子因後宅陰私敗壞後,為生存不得不幫曄王辦事,但她所做之事都於朝廷有利,對陛下盡心,為了平衡曄王野心和朝廷公正,曹氏付出之心血實在難以想象,還請陛下看在她不曾為惡甚至引導曄王做了幾件好事的份上,饒恕她被迫協助曄王的過錯!”刑部侍郎站出來。

“懇請陛下!”大理寺大夫和禦史大夫一起跟上。

宗人府宗正一看,忙也跟著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