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錦繡堆3

十八歲那年,趙家和上一任帝王司馬煬待遇相同,成了這個國家不能提起的禁忌,師太與寄娘商量要不要找奶娘幫忙,尋個借口脫去緇衣讓寄娘“去世”,另尋身份去過平常人的日子。

“若是一輩子青燈古佛,小姐又何必煎熬活了這些年?”出家人這麽過日子是虔誠侍奉佛祖,寄娘這般卻是違背了當日苟活的初衷。

寄娘還沒想好未來的路,陽春三月,內城的曄王帶著朋友上山踏青借尼姑庵歇腳,不顧師太等人勸阻,嬉笑著遊覽尼姑庵,撞見了來不及躲進後廂房的寄娘。

一個月後,尼姑庵風雨飄搖,恩人因己有難,寄娘仿佛一步踩著一把刀尖,走進了曄王府。

曄王是司馬鴻的次子,小司馬煬兩歲,司馬煬駕崩後,曄王便成了老皇帝現存皇子中最年長的一個。

司馬煬是貴妃所出,曄王生母則是慧妃,兩人因為年紀相差兩歲,一個被立為太子,一個只是普通皇子;一個因緣際會登基為帝,一個看著皇兄臉色過日子,兩宮皇妃本就不和,長期積累下來,曄王和司馬煬也不怎麽親熱。

因為這份淡薄的兄弟情,曄王在老皇帝再次登基後獲得了好待遇。老子做皇帝和兄弟做皇帝那必然是差別極大,曄王對父皇重新上位發自內心地開心,皇帝見了十分舒服,漸漸開始寵愛次子。

幾年過去,曄王風頭無倆,成了朝廷內外最為突出的皇子,並被封為正一品親王,食邑萬戶。

不管外界對曄王的贊譽有多高,曄王的名聲有多大,當寄娘被逼從尼姑庵入王府時,她就知道,司馬爍和他爹一樣,心中沒有半點當權為君的仁義之心。

人能遭遇幾次毀滅性的摧毀呢?

家破人亡,至親慘死,冤屈沖天,祖祖輩輩效忠皇家的家族落得一個身敗名裂後世唾罵的下場,茫茫世界只剩下她一人苟活,寄娘的世界已經被摧毀了,除了恨,沒有任何情緒。

佛旁誦經三年,滿身仇恨漸漸平靜,如海上的風浪漸漸平息轉為水下的洶湧,至少不會時時刻刻折磨人了。

寄娘本打算下山去,找個地方或等待時機,或嫁人生子延續血脈,若自己身子不成等不到,就教養出下一代的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然而,曄王的強取豪奪,摧毀了她第二次。

當時曄王23歲,府中已有王妃、側妃及侍妾,還有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帶發居士被納入王府,不報宗人府,不過內宮,只是與王妃通了氣,安排一個側院廂房給她住就行了。

在王府眾人看來,寄娘出身小戶人家,又過慣了山裏清苦日子,小小的廂房,對寄娘來說也是天大恩典,是個富麗堂皇的好屋子。

寄娘是個先天不足的弱女子,一年到頭能健健康康便已經“阿彌陀佛”,身體如此不濟,權勢也一無所有,她的家族早已煙消雲散,連身邊的丫鬟都沒有一個,如今只是一個無依無靠空有美貌的帶發修士。

曄王以山庵師太等人相要挾,逼迫寄娘從此死心留在府中,面對這樣曄王,她恨之入骨卻無能為力。

進府第一夜,被欺淩時,寄娘恨不得如同自縊的母親姐妹那般直接死去,卻又想起血仇未報,趙家名聲未清,她是唯一的希望怎麽能死?

於是,一日、兩日、一月、兩月……寄娘一忍再忍。

既然進了王府,既然已經忍辱偷生,她想將曄王作為突破口,尋找為趙家翻案的機會。

她壓下厭惡,和後院其他女子一樣,去爭寵,去提升自己在曄王心中的地位,她想通過俘獲曄王繼而指揮曄王為自己所用。

然而後院爭鬥水太深了,寄娘的教育裏從沒有這方面的內容,趙家的教養讓她恨曄王、防備曄王,她的聰慧也讓她在後院站穩了腳跟。但她拋不掉本性裏的良知與柔軟,拋不掉為人的原則與底線,她就像一個劍客,可以對仇人義無反顧地出劍,但是看到圍在邊上的無辜人,使出來的劍招便猶豫了,劍客比武,慢一瞬,就可能失了性命。

入府第三年,寄娘有了身孕。

她對這個孩子的情緒太過復雜,恨、厭、愛、憐……她一邊在曄王懷裏憧憬未來的孩子,一邊卻猶豫著到底要不要生下這個意外。

肚子一天一天大起來,寄娘百般糾結下不了決定,有一日,孩子自己掉了……

當孩子從身上離開的那一刻,寄娘才體會到自己是舍不得的,那是她的骨肉!

大夫都說是寄娘身子弱,保不住胎,曄王失望,但也安慰了她兩回,不等她小產出月子,後院的側妃爆出了喜訊,曄王頓時興高采烈地去了側妃那。

寄娘在曄王府的遭遇,就像一個剛經歷泥石流失去了所有親人的人又被推進了泥潭。

她知道這是個泥潭,可是她爬不出來,她想要絕地逢生,利用泥潭的微弱浮力慢慢自救,但是只要她輕輕動一下,潭裏就有無數的力量把她往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