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娘子的殺豬刀11

本朝皇帝十幾歲跟著人起義,一路打仗一路出頭,三十九歲那年,打進前朝皇宮,打下半壁江山,登基為帝。

建朝前十幾年,這個國家依舊在戰爭的動蕩中,南邊各勢力占地為王,太子和當時成年的二皇子分別領軍,斷斷續續打了多年。直到太子陣亡,三軍悲憤,一鼓作氣之下,將南方所有勢力兩年內盡皆鏟除。

太子陣亡,太子妃生下死胎,從此青燈古佛。戰爭平息,二皇子回歸京城,封了王入朝參政。留在家的日子多了,府中子嗣漸漸多了起來,一年後便有了嫡長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期處於戰亂之中,皇家的子嗣並不多,皇帝自己生過不少兒子,但是最終活下來的就四個,老大老二年紀差了三歲,老三和老二卻差了十二歲,老四更小。

太子和二皇子子嗣也晚,因為常年在外打仗,府中經常兩三年沒有新生兒,早年倒是有過孩子,不是生了女兒,就是如太子頭幾個孩子那樣,或流產或夭折,於是等他們生下嫡長子時,都已經而立之年。

當年太子因為遲遲沒有子嗣,還曾被朝中大臣上書諫言,朝中大半都是從龍之功的建國功臣,太子壓力極大,但他給過太子妃承諾,嫡長子必須由太子妃生下,壓力再大都沒有食言。

因為這個,太子妃生下死胎後,帝後態度十分冷漠,朝廷上還有言官參太子妃娘家教女無方,善妒不賢,連累太子三十多歲未能誕下後嗣。

之後二十來年,太子妃娘家楊尚書一家,和太子妃的走動變得很少很低調,明面上幾乎看不見什麽來往。

但實際真是如此嗎?

蔣彥便是楊尚書一家極力找回來的。

三皇子和四皇子則和太子二皇子完全不同了,他們出生時,父親已經手握權勢,不久後又登基為帝,他們沒有上過幾回戰場,幾乎生來就是貴族,到了年紀就與重臣家的閨秀成親。甚至成親的年紀極早。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安安穩穩在京城成親成家的三皇子,前頭幾個孩子都沒立住。

三皇子成親時,太子還在,正在南方打仗。三皇子妃和太子妃幾乎同時懷孕,太子妃生下了死胎,皇帝心中悲痛,特意叮囑太醫院要照看好三皇子妃,但是兩個月後,三皇子妃難產而亡,一屍兩命。

那年,皇室的氣氛非常糟糕,直到一年後,天下一統,舉國大喜,皇帝這才喜笑顏開。

又一年,二皇子妃有孕,三皇子側妃有孕,四皇子娶妻,皇室喜事一樁接著一樁,太子帶來的悲傷徹底被種種喜事掩蓋。

到了如今,原本人丁稀少的皇室已經變得十分興旺,阿蠻在宮人的帶領下走進大殿,就看到滿殿的老中青三代女子,坐得滿滿當當,低語嬉笑,鶯聲燕語,好不迷人眼。

坐在上首的,也是現場年紀最大的,便是已經七十歲滿頭銀絲的皇後。

今天是阿蠻進宮的第二天,她還沒被教導過宮中規矩禮儀,見了皇後,在選擇直接磕頭還是行民間問安禮之間,她猶豫了半瞬,選擇不委屈自己,一臉嚴肅認真十分誠懇誠心地――玩了玩膝蓋,行了一個民間常見的蹲禮。

蹲完直接起身,笑眯眯喜氣洋洋地沖著皇後問好:“皇祖母好,您今晚好漂亮啊!”

伸手不打笑臉人,阿蠻來了這裏就代表蔣彥,皇後舍不得自己的大孫子受委屈,只好忍下毫無規矩的阿蠻,笑呵呵地沖著她點頭:“就你嘴甜,快入座吧,馬上開席了。”

阿蠻嗯了一聲,也不膩歪,直接坐到了自己的席位上,喝了一口宮人倒的水,眼睛骨碌碌轉著,觀察著在場眾人。

她是孫輩,所以坐席上方還有幾位按輩分叫嬸嬸、姑母的女眷們。那些出嫁的公主姑母們且不論,上手三位嬸嬸卻是值得一提。

二皇妃武將之女,如今四十多歲,鬢間已有遮不住的白發,她面容嚴肅,五官英挺,垂著眼坐在坐席上,完全不往四周多看一眼;

三皇妃是繼室,年紀比四皇妃還小,容貌姣好未語先笑,只是朝著阿蠻看過來的眼神,讓阿蠻並不覺得舒服,笑眯眯若無其事地和對方對視了一眼,阿蠻立刻看向了四皇妃。

四皇妃長相溫柔清麗,是氣質派的美女,只是面色微郁,坐在婆婆賢妃身邊,三不五時溫順地點頭或說著什麽。

與這些長輩們的安靜相比,她對面以及下首的同輩女眷們便活躍多了。

無數目光都朝著她看過來,即便她看回去也不躲避,或鄙夷、或嬉笑、或指點、或好奇……什麽眼神都有。

阿蠻仿佛沒看到,擡起左手支在桌案上,杵著下巴一個一個大大方方毫不遮掩地觀察回去。

二皇子有個長女,比阿蠻大五歲,嫁給了平西侯的長子,如今就坐在她的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