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宿命

嚴喜永遠記得那一次的行程。

鄭家慘案發生的三天後,陛下就派嚴公公去北地。

嚴公公領完旨,一轉身就點了他。

他在收拾行囊的時候,嚴公公在邊上吧噠吧噠抽著旱煙,表情十分的沉重。

他當時心裏就想,難怪陛下會派嚴公公去北地,這事兒實在是太棘手了。

一方面,北地的戰事離不開鄭老將軍。

老將軍說是輔佐,但所有的勝仗都是將軍領兵打的,是大軍真正的主心骨。

另一方面,鄭家的事情要和老將軍怎麽交待?

“公公。”

嚴喜故意嘟囔了一句:“為著大局考慮,怎麽著也得等到老將軍打了勝仗再說。”

“你懂個什麽錘子。”

嚴公公把旱煙在桌上敲敲,“好好收拾你的東西,不該議論的事情少議論。”

嚴喜陪著笑,“我這不是心疼您老的身子,眉頭再這麽皺下去,褶子都多幾條。”

嚴如賢最看中的就是他那張臉,一聽這話,趕緊在眉心處撫了撫,吐出一口煙,感嘆道:

“這趟差事,難啊!”

可再難也要出發,越往北走,風沙越大,天氣越惡劣。

嚴公公在宮裏享福享慣了,按理說這樣艱難的行程,他一定會讓隊伍走走停停,絕不讓自己受丁點罪。

可這一回,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一聲也不吭,一刻也不歇,只用一個月,就到了北地。

漢王和鄭老將軍得到消息,騎馬迎出十裏。

嚴喜瞧得出來,這兩人的臉上都有些不大自在。

是啊,仗打得好好的,根本不用派監軍來,派監軍就意味皇帝不滿意戰事。

晚上接風洗塵的時候,漢王直接就問:“公公這一趟來的目的是什麽?”

“陛下不放心戰事,也不放心王爺您,就派老奴過來瞧瞧。”

嚴公公淡淡瞄了鄭老將軍一眼。

“陛下年輕的時候,長年堅守北地,如今政務纏身,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回來。北地是陛下第二個故鄉,有道是故土難離,他讓老奴替他多瞧幾眼。”

漢王一聽這話,臉色這才稍稍好看一些。

陛下確實心系北地,但凡在北地打仗,只要能騰得出空來,他都會禦駕親征。

嚴喜一邊感嘆嚴公公會說話的同時,一邊拿眼睛去瞄老將軍。

老將軍臉上什麽表情都沒有,自顧自的喝著茶。

嚴喜暗暗嘆氣,心說老將軍要是知道了家裏的事,別說喝茶,喘氣都難。

嘆完一口還不夠,接著又嘆第二口,這世上還有什麽比白發人送黑發人,更悲慘的事情。

就在這時,將軍舉杯朗聲道:“嚴公公遠道而來,我以茶代酒敬公公。”

嚴如賢則尖聲道:“將軍為國殺敵,勞苦功高,該我敬將軍。”

接風宴在你來我往的場面話中,散了場。

走出大帳時,嚴公公並沒有和漢王並肩,而是故意落後一步,走在老將軍身側。

嚴喜不敢跟得太近,遠遠的豎著兩只耳朵偷聽。

說的都是些不相幹的閑話,大多是嚴公公在說,老將軍在聽。

嚴喜暗道嚴公公做事還是有手段的。

先安撫好將軍的情緒,讓他對監軍的到來不再起疑心,安安心心領兵打仗。

等大戰結束後,再把鄭家的事情告訴他,彰顯陛下對將軍的關心。

就這樣,他們在北地住下,雖然吃的用的都是最好,但條件仍是艱苦,根本不能和京城比。

嚴公公又是一聲埋怨也沒有,每天到主帳中和漢王、老將軍商量戰事。

這時的北地越來越冷,人心開始躁動,偏偏韃靼把主力軍藏起來,拖著華國的大軍。

嚴喜不懂打仗的事,只知道嚴公公一夜比一夜回來的晚。

他也不敢先睡,只好守著炭盆、強撐著眼睛等人回來。

有一日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眼看著外頭飄起了大雪,他抄起大麾就跑去主帳接人。

一問才知道子時一過,嚴公公就離開了。

大冷的夜,不會是找譚術喝酒去了吧。

嚴喜找到譚術的帳營,發現人還是不在。

這倒奇怪了,會去哪呢?

鬼使神差的,嚴喜腦子裏冒出一個人:鄭老將軍。

他趕緊往老將軍的帳營奔去。

帳營裏有光亮透出來,門口竟然一個侍衛都沒有,嚴喜走近了,聽到有人說話。

說話的人,就是他的主子嚴如賢。

“將軍啊,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我若是你,就不會猶豫。

馬革裹屍本來就是將軍的宿命,這宿命於你來說,是贏得身前身後名,他日史書就算寥寥幾筆,記下的都是你的豐功偉績。

這宿命於陛下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