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過程

第一處鄭老大的院子——

鄭老大不知道是警覺還是什麽,突然在睡夢裏驚醒過來,光著腳,赤手空拳便迎了上去。

最後身中六刀,倒地身亡。

第二處是鄭老四的院子——

鄭老四和幾個同僚喝酒回來,因為天氣炎熱,就命下人在院子裏架了張涼榻。

夜裏睡得迷迷糊糊時,聽到外頭的動靜,他提起刀沖出去,卻因為酒喝太多,體力不支,最後被一刀封喉。

最後一處例外,是東北角的海棠院——

海棠院住著鄭老將軍第五個兒子,人稱七爺的鄭喚堂。

鄭喚堂父子不知何故,沒有中蒙汗藥,並且與黑衣人做了殊死搏鬥,結果雙雙死在黑衣人的刀下。

鄭喚堂的發妻,還有女兒,則在大火中喪生。

大火沖天,映紅半邊夜空,引來打更人和巡街衛隊的注意,等他們趕到時,鄭府血流成河,黑衣人不知去向,而火勢則越來越大。

火還沒有撲滅,消息已經一路加急送到了宮裏。

皇帝從睡夢中驚醒,震驚之余立刻調動一千親衛軍參與滅火,並下令全城戒備。

四九城的九大城門盡數布控,所有百姓連同皇親貴戚在內,只許進,不許出。

隨即,錦衣衛,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盡數趕到現場,展開一寸一寸地毯式的搜查。

與此同時。

五城兵馬司協助錦衣衛,對四九城裏的每一戶人家進行入戶搜檢,包括城裏的每一個明渠、暗渠。

案發後的第五天,錦衣衛終於找到了兩件關鍵的證物。

第一件證物——半塊象牙腰牌。

案卷上不僅有對這半塊腰牌的詳細描寫,甚至臨摹了圖案。

它原本是一塊整的,被刀砍成了兩半,這一半落在地上,被火烤得焦糊,根本看不出原本的面目。

但值得欣慰的是,這腰牌上用刀陰刻了字,經過工部能工巧匠的復原,那個字是:吳!

這件證物是在鄭老四屍體邊的灰燼裏找到的。

殺手的腰牌,不會顯露在外面,要麽是藏在腰間,要麽是藏在懷裏。

很顯然鄭老四與人相搏的時候,大刀砍過去,正正好砍在腰牌上,腰牌無聲裂開,落了半塊下來。

而象牙這東西,只有大齊的皇室才配擁有。

第二件證物——是一塊巴掌大的,薄薄的牛皮。

這件證物是仵作在鄭家五子鄭喚堂的肚子裏找到的。

鄭喚堂致命一刀正中小腹,裏面的腸子都翻出來了。

仵作替他斂屍的時候,想把腸子放進去,卻在腹腔裏面找到了這一塊巴掌大的、染血的牛皮。

案卷上也詳細地記錄了刑部和大刑寺還原案發時的場景。

鄭家父子提刀與黑衣人相鬥,年僅八歲的孩子被刀刺中,倒地身亡。

鄭喚堂瘋狂的沖過去,卻被幾個黑衣人圍攻,最後倒在兒子的身旁。

殺手以為他死了,便去屋裏找剩下的母女倆。

誰知鄭喚堂卻還沒有死透,他一寸一寸的,艱難的往前爬,爬出一條長長的痕跡。

他想爬到兒子身邊,握一握兒子的小手,不想在兒子身旁發現了這一塊不知從何處扯下的牛皮。

這時,火光大起。

鄭喚堂用最後一點力氣,把自己的腸子扯出來,再把這塊牛皮放了進去。

他知道自己死後,仵作會替他收屍。

只要一收屍,就會發現這張薄薄的牛皮,替他把真兇找出來。

鄭府一案的總負責人,便是當今太子趙彥洛。

太子與錦衣衛,三司仔仔細細研究這張牛皮紙。

研究了整整兩天,才發現這張牛皮其實是一張簡化了的地圖,上面標注了四九城東南面所有暗渠的位置。

而標注所用的字,並非漢字,而是齊國的文字。

三司根據這兩樣證據,推斷出兇手便是吳關月父子。

隨即,錦衣衛順著這張地圖上標注的暗渠找過去,終於在一處暗渠裏面,找到了埋在泥裏的十二件黑衣。

由此又推斷,殺手共有十二人。

“謝知非。”

晏三合深深吸一口氣。

“我們暫且拋開吳關月父子不是兇手的這個念頭,就以目前這個案卷,案卷上的這些信息、證據來推斷一下。”

謝知非蜷起手指,“我知道你想說什麽,怎麽推斷都是吳關月父子。”

晏三合:“沒錯,我們到書房說話。”

謝知非朝黃芪、丁一他們遞了個眼神,示意他們趕緊跟進來。

……

書房裏,小裴爺和李不言正好把最後一卷看完。

兩人一個揉著脖子,一個揉著眼睛,臉上都是一副白癡的表情。

感覺腦子不夠用啊!

晏三合走到書案前,把她用過的茶碗分散開來,先拿起茶托,往桌上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