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包袱

謝知非被朱青背到靜思居的時候,裏頭的人正忙成一團。

湯圓在院裏晾衣裳;

李不言正把晏三合從廂房裏抱出來。

晏三合一擡頭,愣住了。

這人,怎麽又來了?

這人說謊不用打腹稿:“得了二兩冬蟲夏草,給你送來,但最主要還是來聽聽水月庵的事。”

我看你是閑的!

晏三合見他臉色很白,心軟幾分,下巴朝樹下一擡,“朱青,把你家那好管閑事的爺,放那裏。”

謝知非眉一挑,“不得了了,這是貴客的待遇,爺何德何能?”

“三爺想多了,這是傷殘座。”李不言笑。

“嗯,三爺占一個傷,坐得理直氣壯。”

謝知非拍拍朱青:“放我下來。”

“我去給姑娘再搬張竹榻來。”

湯圓搬出竹榻,把兩位傷殘人士安頓好,又趕緊去沏茶,端出幾盤瓜果點心。

又見二人都是一額頭的汗,於是拿過一把扇子,站在二人身後,左邊扇兩下,右邊扇兩下。

這時,李不言把一只胭脂盒遞到晏三合手裏。

晏三合看一眼朱青:“朱青,把門掩上。”

“是!”

謝知非偏過頭,好奇問,“哪來的?”

晏三合沒作聲,只是將胭脂盒放在手裏,顛過來、倒過去的看。

李不言拿回來的包袱裏,一共就裝三樣東西。

一套衣裳,一雙繡花鞋,還有就是她手裏的這只胭脂盒,裏面的胭脂遇水而化,現在就剩下一個空殼子。

她和李不言從來不用這種東西,能知道的……

晏三合把東西遞過去,“三爺看看這胭脂盒,是最近幾年的款式,還是從前的?”

“三合,我是正經人。”

謝知非身上疼得越厲害,笑得越邪氣,“正經人誰研究這東西?”

晏三合:“正經人也不勾欄聽曲。”

“晏三合,這事兒你得聽我好好解釋。”

謝知非一臉委屈,“雖然我勾欄是勾欄了,聽曲也是聽曲了,但是……”

“別但是。”

晏三合臉一肅:“這東西很重要,你快幫我看看!”

“哪來的?”

謝知非收起了不正經,又問了一遍。

“靜塵死前用過的,和那套衣裳一道,被扔進了河裏,不言下河撈的就是它。”

身後的扇子突然停住了。

兩人同時回頭——

只見湯圓臉色慘白,眼珠子定定的,三魂好像去了兩魂。

謝知非咳嗽一聲:她還什麽都不知道嗎?

晏三合眨了下眼睛:嗯。

謝知非又咳嗽一聲:這丫鬟已經是你的人,多少也該讓她知道一點。

晏三合:自己悟!

謝知非把盒子拿過來,低下頭去看,“……這樣式不太像是現在的款式。”

晏三合:“現在是什麽款式?”

“我是正經男人,不太懂這些。”

三爺又澄清了一下自己後,道:“回頭我幫你找個懂行的人問問。”

“確定懂。”

“不僅懂,而且很懂。”

“那便謝了。”

晏三合指著竹竿上的那套衣裳,“三爺再看看它,怎麽是一塊一塊拼接出來的?”

三爺一進院子就細看過了,“這是一套水田衣,又名百衲衣。”

“水田衣?”

“是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而成,因整件衣服織料色彩相互交錯,形如水田而得名。”

謝知非接著道:“太祖奪天下後,口袋裏沒銀子,咱們先皇後也是個節約的,就將這些雜色布頭縫成衣裳,給公主、宮妃穿。

後來就在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婦中流行起來。”

“這衣服常見嗎?”

“從前不常見,現在倒是常見的。”

“這話怎麽說?”

“宮裏流出來的東西,一開始都是流向高門大族,達官貴人;慢慢的,才會傳到百姓那裏。”

“這水田衣什麽時候在百姓中傳開來的?”

這?

這他哪知道?

謝知非眉頭緊皺,想了想,沖朱青看過去。

朱青知道爺這一眼的深意,忙道:“我這就去把人請來。”

謝知非想著父親的叮囑,忙道:“從前門光明正大的走,不用避諱。”

“是!”

朱青剛走幾步,想想不對,又折回來:“爺,我走了你怎麽辦?”

“什麽怎麽辦?”

謝知非瞪眼:“晏姑娘,李姑娘會不照顧我嗎?”

朱青走到晏三合面前:“勞姑娘幫我照顧下三爺,我去去就來。”

晏三合:“……”讓她一個腿殘的,照顧一個渾身是傷的?

朱青拉開門。

門裏門外的人同時一怔。

“大奶奶?”

朱氏笑道:“三爺呢?”

朱青讓出路,朱氏走到院中,看著兩張並排的竹榻,真想打心眼裏喊這兩人一聲“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