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紅利(第3/3頁)

能不能轉化暫時還得打問號,印度每年新增上千萬的就業勞動力,整個社會卻只能提供10%左右的就業崗位,大量的青年待業或靈活就業。

印度想要解決就業,只能引進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問題,關系到政策、交通、配套產業,以及勞動力素質等等問題。

潛力很大,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少,印度政府想要吃到人口紅利,大概還有不短的路要走,但不少企業卻已經吃到這塊紅利,人多崗位少,內卷是不可避免的,企業老板可以大大方方的對員工說“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企業肯稍稍大方一點,就能在員工之間獲得不錯的口碑,比如勞動食品在設計工資結構的時候是嚴格按照8×5來進行,但工廠內部卻有加班制度,不是強制型加班,反而需要申請,員工想加班要去找線長申請,且工廠規定每周最長加班時間不能超過25個小時。

加班是有加班費的,是正常工作時間的1.5倍,白天工作7.5個小時又不累,多加兩個小時班,多賺一點加班費,還能在工廠吃一頓免費晚餐。

等吃完晚餐,可以再加兩個小時的班消消食,又能多賺點加班費,看看時間,再過一個小時工廠又會提供免費宵夜,再過一個半小時還有免費班車,幹脆再加班一個小時。

這樣一來,工人每天加班就能把規定範圍內的加班時間用完,周六周日還想幹怎麽辦?

這就不得不提工廠的又一個策略“工人休息機器不停”,工廠執行雙休制,工人周六日不用上班,但勞動食品的產品一直蠻暢銷,銷售旺季必須加班加點開工。

不得已,需要從外面找“臨時工”補上工人放假時的空缺,找人的任務被壓到線長身上,並有獎懲制度,順利生產發不菲的獎金,不順利等著開除。

線長只要開動一下腦筋,就明白臨時工直接找員工是最省心省力,也最不容易出問題的,如此一來,員工的實際工作時間是13×7,但這個工作強度和工廠無關。

工廠的領導層非常有默契,周六日絕不會在工廠加班,對臨時工其實是正式工人一事一無所知,人事和財會也選擇性腦殘,根本發現不了這裏頭的貓膩。

不過到了銷售淡季,所有人就會忽然智商在線,總要抓一個線長出來敲打一下,嚴厲杜絕正式工周末加班的行為,等銷售旺季一來,又到了給線長壓任務的時候,線長真找臨時工過來,總能被挑出這樣那樣的毛病,逼得線長只能“鋌而走險”,繼續用正式工。

一兩次搞下來,線長就能猜到工廠的用意,也明白自己的工資裏有一塊是背黑鍋的補償,特別是一個線長因犯錯被辭退,工廠卻給了不菲的補償後,其他線長更是心裏明鏡似的。

自此,工廠的運作進入良性循環,又因為經常會舉行生產競賽,給優勝者不錯的獎金,且每年會多次舉行可以帶家屬的會餐,每年一次可以帶家屬的旅遊,加上從國內七十年代工廠移植過來的一些福利制度,勞動食品在員工之間、人力市場的口碑都不錯,求職者想讓人力中介推薦過來上班需要意思意思。

對勞動集團而言,內卷帶來廉價勞動力,生產和銷售兩塊的人口紅利都能吃到。對此時的南易而言,超半數的青年人口是一片遊戲與電競紅海,遊戲輪不到他惦記,浸淫遊戲領域的丹尼爾·南早二十年前就在印度布局,南易能惦記的只有電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