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娃娃魚(第2/2頁)

當養殖的數量變多,神秘面紗被揭掉,它被刻意營造出的特殊價值也就不存在了。”南易笑問,“你也吃過娃娃魚,你覺得它是個什麽味?”

苗小蘭回想一下,說道:“感覺和鯰魚的味道差不多,沒什麽特別的。”

“哈哈,這就是了,娃娃魚不好吃,藥用價值也就那麽回事,只能算得上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加上人工養殖各種用藥,娃娃魚都成藥罐子了,別說藥用價值,用藥之後一身毒素堆積,經常吃不吃出毛病就是運氣。”

“我要好好想一想錢到底借不借。”苗小蘭蹙眉道。

“嗯。”

南易應一聲,把注意力轉移到吃飯上。

裹著睡袋睡了一夜,第二天的午後兩人抵達一爿店村落附近的山頭,往下眺望,入眼成片成片的土灰色,綠色猶如某著名連鎖品牌牛肉拉面裏的牛肉,不僅少且薄,樹木大概做不到人均一顆,長得蔫蔫的,絲毫沒有初夏之蔥郁。

村落的布局符合北部幹旱山區的典型特征,農民隨田而居,房屋比較零散,村落的興建沒經過整體的規劃,說不出什麽門道;房屋多是用本地榆、楊、松樹等木材與土坯建造土木結構,房矮屋窄,多是土房,屋頂無瓦。

其中比較好的莊院版築墻較川區高尺余,莊角靠院門一側修角樓,其他房屋高,南易之前看過資料,這種房子叫高房,一般三面開窗,有兩窗開在院外兩側,用來聽取內外動靜,觀察來人,防備賊盜,是院落的耳朵和眼睛。

院內房屋采用單檐式、掛椽式或滾椽式,一般家庭多采用三擔兩掛,生活寬裕人家主房以平桴陡架來托拉檁條三根,結構較牢靠。

沒看到有供人居住的窯洞,只在靠崖處見到了幾個或關牲畜、家禽或堆放柴火的小窯……

看了好一會,南易把村落裏的景象盡收眼底,沒急著進村,在山上吃了點東西墊巴墊巴,隨後奔赴村前村後。

下地看一眼長得沒什麽生氣的馬鈴薯,找到傳說中的一眼泉,嘗了嘗打上來的苦水,上墳頭林立的山頭瞻仰了墓碑,透過上面顯露的生卒年份,粗略判斷村民們的健康狀況。

在天色即將變暗之時,南易再次登高,連線裴授衣,把眼裏的山川走勢講給對方聽,期待著對方能給他一個疑有大墓的回答。

裴授衣的回答卻是窮山惡水,風水極差。

斷了用大墓把一爿店炒作成風景區的念頭,南易再次詢問水龍走勢。

裴授衣回未親見不敢妄斷,只是給了一個大概的猜測。

有個大概已經足矣,南易對如何在一爿店實行他的小村經濟,心裏已經勾勒出一個大概的框架——要想活,先有水,目之所及的山頭要種上樹和生長快速的灌木,有了綠植就能固土蓄水,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條37公裏長的雙車道水泥路。

矗立山頭,南易默默地盤算著,腦子裏的算盤噼裏啪啦算著各種賬。

良久,心裏有了一本大概的賬,南易帶著苗小蘭下山,徑直往之前看好、村中最好的庭院過去。

誰知,村書記並不住在這所庭院,經過房東指點,南易在村裏第三好的院前見到了一爿店的村高官馬海龍,年紀三十五六左右,身上有著缺水地帶的明顯特征——皮膚有泥垢堆積的黝黑,身上的衣褲光澤暗沉,衣擺、褲腳有著深淺不一的汙漬、灰塵。

快速得出運氣還不錯,遇到一個大概能幹實事的結論後,南易向對方正式自我介紹,“馬書記,你好,我是從京大過來的南易。”

“南教授,你好你好,早就盼著你過來了,屋裏請屋裏請。”

馬海龍殷勤地拉著南易往屋內走,推拉上炕,叫婆娘端來待客的幹果,又打發去燒水,隔炕桌而坐,雙眼火辣辣地盯著南易,猶如盯著一個金元寶。

在馬海龍眼裏,南易就是一個金元寶,之前他已經得到通知有一個京大的教授要過來,不是帶嘴來吃,是帶著大把的鈔票來扶貧,把人招待好,人家一高興,錢就留在一爿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