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兩個一等功,活的(第4/5頁)

因此,九三藥業每到一個省,一二把手都會出面接待,到了市縣,更是能驚動五大班子集體迎送,各地媒體也是追蹤報道,熱烈捧場。

相對的,不二藥業的收購行為卻是沒有媒體問津,更沒有大排場迎送,雨城的領導班子估計還有“賤賣”國有資產之擔憂,巴不得把事情辦得悄無聲息。

不過,觀望了一段時間,南易和皇甫鳴都發現九三藥業不僅僅只是對醫藥相關的企業下手,簡直就是生冷不忌,食品、旅遊飯店、制酒等等行業的企業都往口袋裏裝,儼然是沖著500強的目標去的。

既然如此,這就好辦了,南易讓皇甫鳴飛過來,兩人對照地圖和國內的藥企名錄,篩選著適合收購的目標,等這一步的工作結束,皇甫鳴飛回椰城,找段文軒商量借牌子,即椰城借個藥企的牌子給不二藥業當跳板,用借的牌子之名義去收購其他藥企,收購一家,產權明晰一家。

而作為回報,不二藥業收購的藥企會把生產和銷售隔離,把大部分的銷售流水都留在椰城,另外再注冊一家新公司,該公司持有不二藥業5%的分紅權,椰城市裏持有該公司65%的股份。

如此一來,椰城市裏既能收取到不菲的地稅,又能分潤不二藥業壯大之紅利。

椰城怎麽說也是特區,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同時政策又比大陸先行一步,並且借牌子不算是多大的事,要擔的責任不多,南易相信段文軒會答應。

這般操作,稍有孟浪,但南易不想等更好的時機到來,他一是想掩耳盜鈴,不與那幫真正侵吞國有資產之徒同流合汙。

二是藥企的利潤高,肩膀厚實,扛得住被收購企業的一系列負擔,就算因為一些瑣事在當地待不下去,跑路也容易,畢竟藥企的固定資產較輕。

即使不用跑路,工廠搬遷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大部分藥企都處在城市未來式的好地段,即使地上的資產全虧,只要地皮在,收購就不會虧。

三是搶時間爭速度,在別人沒琢磨過味來之前,先一步完成收購的舉措,節約成本和不必要的競爭。

皇甫鳴的借牌行動很成功,和椰城市裏談妥之後,他跑了一趟國名銀行,沒費多大的勁,從銀行擼了一筆金額一億、借期兩年的貸款。

不二藥業的發展已經進入軌道,過了需要扶持的階段,如非挽救大廈將傾,財務小組不會再對其注入資金,需要資金先從外面銀行擼,不好擼再找自己的銀行。

如果一有資金的需求就注入新資金,會讓管理者產生依賴心理,進而失去修煉國內企業生存藝術的重要一項技能——和銀行打交道。

南氏雄厚的資金儲備既是為了給旗下產業初創之時,扶上馬再送一程,又是給出現危機之時,有挽救價值的產業兜底,不會讓產業負責人陷入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悲壯,正常經營中的資金需求,就把自己視作獨立的個體,該找銀行就找銀行。

事實上,除非有情策委下達指令,不然南國銀行體系對兄弟單位沒有任何優待,給外面的客戶什麽條件,兄弟單位就享受什麽條件,最多在風控環節能享受一定的便利。

兄弟單位嘛,婆婆是同一個,不擔心“客戶”賴賬,高危評價也不是不能批一點,只要頭上的婆婆有救的心思,南國銀行就不怕收不回貸款。

南氏的宗旨,生意就是生意,是生意就談利益,少扯有的沒的。

南易見過太多以交情為紐帶的企業,在壯大後合夥人為了蠅頭小利割袍斷義,甚至刀劍相向,在失敗後更是互相埋怨,恨不得把對方全家砍死。

能理智思考之人,根本不會把友誼帶到企業經營活動中,這個世界根本不會給友誼型企業壯大的空間,哪怕是兄弟單位之間的友誼也只能存在經營活動之外的範疇。

就猶如之前南若玢找想找南國銀行借款,把電話打到南易這裏,南易給南國銀行打的電話,並不是下達指令,而是提供一個變相的擔保——收不回貸款,由他扛。

在奔波中的六月,南易在報紙上看到經濟專家紛紛發文鼓吹大宇模式,說它是東方式的,完全可以移植到國內。文章都刊登在喉舌性的報刊上,由此可見,上層對“500強”概念已經有了方針,確立種子選手,挑選優質企業注入,打造航空母艦。

南易在書店買了一本金宇中的《曠世偉業》,拜讀之後,提筆撰寫了一篇文章《銀行的錢是誰的?》,文筆辛辣,道盡銀行之本質,等寫完,南易自己讀了一遍,隨即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

理由,說什麽大實話。

提筆,又寫一篇《子鼠花開,中華航母征四海——論財團式經濟模式九十九大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