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神秘之地(第3/3頁)

如曼尼普爾傳統價值觀尊老愛幼,重視家庭。當地人崇拜龍,桑加伊節的背景就是兩條騰飛的龍,Kangla古王宮作為王室權力象征也有龍圖騰。

曼尼普爾語屬漢藏語系,與印地語文字發音均不相同;當地人喜愛的竹笛、武術等傳統樂器、文化等也頗具華國風。

較印度其他地方,這裏飲食習慣更似華國,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好蒸煮,不像印餐多香料、偏辛辣,南易進入曼尼普爾首府因帕爾的第一頓吃的是竹筍、鹹菜、腌魚、燉紅燒肉等與滇省地區口味相似。

因帕爾的英語普及率還不錯,大部分因帕爾人都能整上幾句,所以,進入因帕爾之後,南易一行都是說英語,中文被隱藏,就是手裏的護照也是一水的德爾南護照,是當初在莫斯科的時候準備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無論印度其他邦的人或者外國人想進入曼尼普爾都需要經過特批,理論上申請了就會批,實際上國人進入曼尼普爾是被嚴厲禁止的,說中文可能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或許是因為膚色的關系,曼尼普爾給南易的感覺要比孟買幹凈一點,但其實街面比孟買幹凈的有限,人一樣很多,車子一樣亂鉆,喇叭聲不絕於耳。

吃過飯,南易一行去了在桑加伊節之時會非常熱鬧的廟會夜市,攤位排列的格局和國內的非常類似,也蘊含南亞的風格,吃食偏向於國內,炒面、炒飯、餃子、包子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至於南易之前有所耳聞的“六星紅旗”,他並未見到,倒是在進入曼尼普爾之前,他已經從資料裏看到,在六十年代,曼尼普爾一些獨立勢力深受“革命輸出”的影響,《毛選》和《論遊擊戰》是必備之物,有些東西自然會比較相像。

南易對此有所猜測,估計當初曼尼普爾有碰瓷華國的想法,幻想著成為猶如巴鐵一般的曼鐵。

在夜市,南易見到了不少來自國內的商品,衣服、飾品、小商品、小家電等應有盡有,這些東西百分百由國內經緬甸流入,主要的利潤都被緬甸人賺走了。

一如在俄羅斯的布置,既要有投資全泡湯的心理準備,也要在實操中安排好退路,曼尼普爾就是南易所選的印度攻略之退路,一旦形勢往壞的方向發展,在印度的投資也好有一個轉移的地方。

同時,曼尼普爾這裏有接近200萬的人口,算是一個不小的潛在市場,既可以以商品貿易為契機打入曼尼普爾,也可以順便攫取一點曼尼普爾攻略的啟動資金。

在一個攤位前,南易見到林光偉廠裏出產的隨身聽,於是駐足,拿起一部看了起來,誰知,男攤主忽然說道:“先生,要不要,可以便宜點。”

中文,有口音,如果南易的耳朵沒出問題,攤主應該去過乂烏。

南易擡頭,左右環顧,接著毫不掩飾地從頭到腳把攤主打量了一遍,“你怎麽知道我會中文?”

“先生,你身上有明顯的華國人特征。”攤主淡定地說道。

“是嗎?”南易呵呵一笑,對眼前的攤主來了興趣,“我叫陳祎,老板貴姓?”

“我叫宏倉。”

“佩服,老板真是見多識廣。”

南易尬笑,他是真沒想到眼前的攤主見識居然不少,他用玄奘的俗家姓名做掩飾,對方直接回他印式發音的玄奘。

“重新認識一下,我叫南易,老板怎麽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