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不為人知的角落(第2/3頁)

企業家,特別是和計算機相關的,那可太知道微軟是幹嗎的了,可以說比爾·蓋茨是繼薩達姆之後,在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外國人,沒有之一。

只要和他沾邊,知名度就會大大提高,京大飛龍又是搞軟件的,比爾·蓋茨到此一遊,至少能給京大飛龍帶來過千萬的直接利益,間接利益及後續影響暫時還無法計算,但絕對不會少。

差不多從1991年的年末開始,全國冒出不少無執照交易所,它們什麽都交易,國內的股市、期貨,國外的期貨、外匯等。

這時候,全球有四家公司提供全面的實時金融新聞資訊,三家是美國公司——道瓊斯、Knight Ridder和彭博,第四家是英國的路透社。道瓊斯和路透社實際上是瓜分了華國市場,路透社的份額稍大一些,彭博的份額極小,Knight Ridder則根本沒有進入華國。

這三家公司給國內的商品交易所、兩家證交所提供終端系統服務,銀行也是成百套的安裝終端系統,而每個終端每個月大約收費兩千美元。

有了終端系統,交易員就如同全世界所有的金融同行一樣日日夜夜地盯著屏幕,看到價格在世界範圍內的重大事件和新聞的驅使下起伏跌宕。

終端系統這項業務的利潤非常不錯。

當時,隨著國內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主的戰略方針開始執行,以往有著特殊地位、預算充足的新社影響力日漸式微,預算收緊了。

新社試圖通過商業經營來拯救自己,前前後後創立了大約二百家公司,從房地產到銷售摩托羅拉傳呼機,大部分都是虧損。這些公司的成立更多的只是為新社成員提供了汽車、費用報銷和其他津貼,而非利潤。

雖然如此,新社還是從華國股市的到來中嘗到了通過金融資訊賺錢的甜頭。新社創辦了兩份非常成功的股市新聞報紙,在滬深兩市的上市企業依法被要求在這兩家報紙上刊登財務公告,廣告也經常是整版整版的刊登。

新社有著特殊地位,在海外有不少分支機構,國外傳遞到國內的新聞信息通常都是從它的手裏經過,它有一個“篩查”的職責,信息會經過凈化才傳遞回國內。

新社消息來源廣泛,很賺錢的終端系統業務自然被它看在眼裏,已經啟蒙了追求利潤思想的新社也想沾一沾這塊業務,渴望獲得金融新聞數據領域中豐厚的利潤。

但是新社的想法被國內的銀行和交易公司懟了回去,國內的外匯儲備已經過千億美元,正在成為世界金融市場中的重要一員,在京城銀行中的交易員們需要和他們在波恩、波士頓或曼谷的競爭對手一樣,能夠從市場中獲得實時的新聞資訊。

道瓊斯和路透社提供的信息是市場的新鮮血液,銀行和交易公司不想讓新社擋在它們的信息流中間,他們認為新社的新聞審查將延緩新聞的傳遞,並刪除不合國內口味、有爭議的新聞,但這些新聞也會推動金融市場的變化,而國內的交易員們在這片市場上有著需要保衛的領地。

此路不通,新社也就作罷,但新社裏頭有個叫老馬的人卻是對“信息”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開始考慮作為一種新信息載體的互聯網,可能是實實在在賺點錢的好方式。

老馬找到了兩個香塂人,一個叫老朱,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計算機專業,從事房地產銷售和郵購市場業務;另一個叫老葉,一名計算機工程師,持有沃頓商學院的MBA學位,在美國時曾在畢馬威資訊公司的戰略規劃部門工作過。

去年的某一天,三個人在南海避風塘的一條遊船上為新社設想了一個計劃,就是利用新社的政治背景,獲得在國內互聯網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具體的計劃就是在國內建立一個國中網(CWW),它是一個與全球的國際互聯網(WWW)相隔離的網絡。

國中網是一個封閉的用戶組,必須在新社的下屬公司的控制下才能有償訪問,這家公司就是國際網絡傳訊(CIC)。

CIC將過濾從國際互聯網進入國內的所有信息,刪除不想要的政治和社會新聞,並把內容翻譯成中文。

CIC將在深甽建立一個占地兩萬平方英尺的設施,聘用大量的中文翻譯人員在其中工作,項目計劃中羅列了極其荒誕的財務預測,預計幾年內將擁有一百萬名用戶,營業額將達到數億美元。

對收入如饑似渴的新社接受了這個方案。

而三人小組中的老朱為了國中網計劃的順利執行,精心準備了一份白皮書,在其中,他對國內的互聯網進行展望,也對國際互聯網進行分析,他把國際上的信息比作病毒,一個不受控制的互聯網將傳播危險的病毒,危害到國家主權。

國中網計劃並不是在秘密執行,因此,南易對它有所耳聞,也得知白皮書已經遞到有關領導的案頭,於是南易一邊以現在推敲未來,一邊又以上輩子的“已發生”反思現在,在肚子裏把南氏的互聯網計劃分割成國內和國際兩個部分,京大飛龍以及真實會社,還有幾家即將成立的企業都受到“分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