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一位門裏的小太妹(第2/4頁)

利潤不會留在拉美地區,不會去改善當地的供水網絡,他們會把這些利潤用於派發高股息和高管的薪酬,用於全球擴張。

拉美地區的水務情況會在很短的時間陷入糜爛,民眾的憤怒會被引爆,抗議外國資本壟斷本地水務的活動此起彼伏,抗議者會提出趕走國際資本和水務回歸的口號,最後會演變成全國範圍內抗議。

當抗議活動出現,拉美地區的某些政治勢力會趁機提出反對新自由主義,減少社會不公,結束水權的壟斷,從跨國資本手中收回水權,以此為契機,實現登上最高舞台。”

南易:“OK,待會再討論你的設想,澤爾曼,你繼續。”

澤爾曼點點頭,按照之前的思路繼續往下說,“英國相對拉美地區來說,管控會嚴格一點,不過有很大的投資空間,我建議淡水投資入股泰晤士水務公司,獲取倫敦及周邊地區自來水供應一定的話語權。

華國在引入外資的同時,還有引入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的訴求,淡水集團在自來水領域沒有任何生產管理經驗,與其他水務公司競爭沒有任何優勢,我建議先入股一家大型水務公司,然後再進入華國。”

等澤爾曼說完,維克拉姆·潘迪特就說道:“我認為可以加上印度,從八十年代開始,為擴大生產,印度開始引進殺蟲劑和化肥,九十年代以後又開始引進雜交品種……”

潘迪特的目光從南易臉上掃過之後,繼續說道:“特別是濕婆神集團的農藥化肥,以及孟買之星棉花種子在印度占領了大部分市場。過去農民都是用前一年收獲的作物挑選、自留種子,而現在大部分種子都要從種子公司購進。

由於近年棉花等農作物的國際價格呈現下跌趨勢,尋求擴大農產品出口的印度曾批評發達國家的農業保護政策,強烈要求推行農業貿易自由化。

在去年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有關國家就發達國家取消農業保護政策等達成協議,這個協議理論上對印度有利,於是新德裏想學習西方國家,把農業變成大企業主導的工業型農業。

這麽做的理由既有印度國內資本的推動,同時也有客觀需求。

最近幾十年,印度缺水越來越嚴重,在城市和鄉村都是如此,政府提供的水不能滿足快速提升的需求,人口膨脹和工業擴張每天都需要更多的水。

在城市,不僅在全國幾百個城市的貧民窟裏出現水荒的現象,在中產階級的城市住宅區,用水供應也經常不穩定。

在鄉村,很多地區的農業基本灌溉不能滿足,這既有水資源被地主把控的原因,也有基礎建設太差,缺少儲水水壩的原因。

另外,印度的水資源管理辦法比較落後,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用下水道和廢水循環使用的方法,因為印度沒有處理廢水的工廠。

自來水供應和汙水處理都是印度所急需的,如果淡水投資進入印度,我相信一定會很受歡迎。”

南易擺了擺手,說道:“維克拉姆,你知道的,我在印度待了一段不短的時間,無論是富裕高種姓的居住區,還是平民的居住區,亦或者貧民窟和鄉村,我曾經都有過實地考察。

印度一系列的症結所在,我一個外國人,完全比你這個從小在富裕家庭長大、印度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之一,長大後又長期生活在國外的本國人了解得更深。

只要印度政府沒有對貧民窟居民偷電的現象做出有效的解決或抑制,進入印度的民生領域是不可取的,水管若是被不斷挖開,要面臨的損失絕對超過電。

而且,作為一家私營企業,我無法想象在印度比較發達的幾個地區,例如孟買、德裏、加爾各答、班加羅爾等,應該怎麽做才能把水管埋成直線。

另外,我個人其實不看好印度的水務私有化,就是強力推行,你說,將來的自來水廠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擺平不斷冒出來挑事的數十家甚至數百家工會?”

沒有發生虛心道歉和大方寬容的畫面,討論會之所以叫討論會,就是要給每個人暢所欲言的機會,不分上下級,就是南易也沒有一言而決的特權,有不同意見可以爭論碰撞,面紅耳赤,乃至破口大罵都行,只要別上演全武行。

會議進行了兩個小時左右,討論出了一個粗略的結果——集體同意在英國投資,淡水投資盡快拿出一個投資方案;法國、匈牙利、捷克先調查觀望,如果有投資的機會,再派人進行公關;拉美地區原則上不會進入,但要尋求入股三大水務企業的機會。

同時淡水集團要建立水庫、水電站建設的業務線,下一步要踩進農業灌溉領域,並兼顧發電領域。

……

夜色深沉,華燈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