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寄生式發展(第2/3頁)

如果說Basic算得上是PC語言的一種創新,那自從Basic後,微軟就沒有所謂的創新了,MS-DOS是在QuickandDirty的基礎上改造的,而QuickandDirty是在當時比較牛逼的操作系統CP/M的老版本8086上做出修改和簡化而成。

MS-DOS其實是當時IBM急於進入PC市場,不知道什麽原因未和CP/M達成協議,轉而和微軟進行聯合開發新的操作系統,而微軟為了趕時間,才有了上述的舉措。

所以,嚴格來說,MS-DOS是CP/M的三孫子,且血統純正,絕對是親生的。

微軟在榜上IBM這棵大樹後,一發不可收拾,趴在藍色巨人身上慢慢壯大,但當時IBM負責PC部門的人叫埃斯特利奇,這是一位牛人,任憑蓋茨奸似鬼,他照樣壓得蓋茨無法動彈。

事情非常奇怪,埃斯特利奇掌管IBM的PC部門不到四年時間,為IBM帶來40億美元的收入,按說是一位大功臣,可這位大功臣很快就靠邊站了,換上一個叫洛伊的人。

IBM這番操作大概肯定和後世被誤傳為IBM董事的蓋茨母親無關,蓋茨母親沒有在IBM上過班,她其實是第一洲際銀行的高管,她爹好像是第一洲際銀行的股東,第一洲際銀行好像有一點點IBM的股份,蓋茨母親實際上和IBM一竿子打不著。

1985年6月,微軟和IBM達成協議,聯合開發OS/2操作系統。根據協議,IBM在自己的電腦上可隨意安裝,幾乎分文不取,但允許微軟向其他電腦廠商收取OS/2的使用費。

當時IBM在PC市場擁有絕對優勢,兼容機份額極低,洛伊幾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到了1989年,兼容機市場已達到80%的份額,微軟在操作系統的許可費上,短短幾年就營收20億美元。

再後來,微軟和IBM在OS/2上的合作沒有繼續,微軟轉而開始“研發”Windows,是的,沒錯,Windows95是OS/2的義子,windows3.0及前面的版本是OS/2的親子。

從Basic到Windows1.0,微軟所走的是一條寄生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等到Windows3.0面世,微軟自己已經是巨人,但它並沒有走向創新之路,沒有成為PC界的一面旗幟,而是悄悄去了一趟西湖梅莊,拜見任我行任前輩,潛心修煉吸星大法,等到學成,結合自身特點,把它改成吸軟大法。

某日,蓋茨站在西雅圖之巔,運起吸軟大法,Wordstar、WordPerfect被他吸了過來,他把Word留下,一腳把Star、Perfect踢開,接著又吸來了Lotus 1-2-3,看著這個怪異的名字,他不知道該怎麽做分割,幹脆給它取了個新名字“Excel”。

就這麽吸呀吸,微軟愈發強大,1989年的某一天,蓋茨對財捷的產品Quicken財務軟件產生了興趣,他又站到山頂運起吸軟大法,對著財捷的方向反復吸了幾次,可Quicken就是紋絲不動。

既然吸不動,那就算了,蓋茨並未氣餒,微軟已是兵強馬壯,幹脆自己寫一個MS-Money與Quicken競爭,可也邪了門了,MS-Money居然被Quicken按在地上摩擦,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而且還眼睜睜地看著財捷上市。

蓋茨一瞧,不行啊,我得再吸一次。

於是,去年,蓋茨再次發功,顯然是失敗了,不然也不會有這次發功。

說起來是非戰之罪,並不是微軟幹不過財捷,而是司法部把微軟給按住了,理由很簡單,倆字,壟斷。

1990年,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已經注意到微軟,因為微軟的捆綁銷售方式正是反壟斷法的專政對象之一,不過微軟作為信息時代的美國傳奇,背後又有能量巨大的股東,自然被網開一面,司法部只是做出限制性裁決。

這邊剛裁決,另一邊,蓋茨又想吸財捷,司法部就覺得這個小家夥一點都不懂事,給臉不要,幹脆就把他按住了,現在風頭還沒過去,蓋茨居然還要頂風作案,所以,南易才有此一問。

蕾切爾:“不太可能,微軟已經違反了反壟斷法,只是因為股東的運作還有出於國家信息戰略(抑制歐洲)的考慮,微軟才沒有吃到大的罰單。”

南易:“斯嘉麗,有運作的可能嗎?”

斯嘉麗:“No,只是一次商業兼並,不涉及國家安全,沒有人會同意動搖法律精神。”

南易對斯嘉麗的話嗤之以鼻,扯什麽法律精神,無非就是這場兼並只是小家夥的蹦跶,不涉及太高層面的利益,沒人會拋出一個特事特辦的“特”字,就按照規矩來,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OK,我建議在二級市場買入一點財捷的股份,一旦傳出微軟收購失敗的消息,我相信財捷的股價會往上漲。”

斯嘉麗不置可否地說道:“可以漲一倍嗎?”

南易聞言,略有點尷尬,財捷的市值不過一億美元出頭,在泛美控投持股的企業當中,它只是一個小家夥,單純從市值來說,蕾切爾根本沒必要詢問斯嘉麗和南易的意見,她直接就可以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