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吹風號(第3/4頁)

隨後,脫將(權威人物)出場,發表議論,將事件推向高潮,如果整個過程不翻車,那熱度延續一段時間以後自然消退,如果翻車,就需要火將出馬,給炒作對象洗白,給公眾留下正面形象,如果火將洗地無用,只能讓除將出場,以一場其他熱點事件,來轉移公眾注意力。

炒作的本質,就是眼球經濟,目的在於快速獲得關注度,在商業中,炒作是一個褒義詞,商業炒作就是事件營銷,重點就在於如何吸引眼球。”

謝修賢再次轉身,正面示人,“我之前說了,為了跟上時代,我們要不斷學習,在我已經想好成立吹風號研究所之時,我先去了一趟美國,了解學習互聯網的原理與發展。

經過學習,我認識到互聯網將會成為事件營銷的利器,等互聯網普及之後,我們要完成一個炒作項目,將會變得非常簡單。

好了,言歸正傳,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解一下炒作營銷的幾個重點,也就是提將的那部分工作。

利用情緒。

什麽東西容易引起大眾的情緒反應,從高級到低級,感動、認同、反差、爭議、憤怒,一切的情緒都可以利用,但是具體的實施當中,該利用何種情緒需要甄別、判斷。

制造反差,踩高捧低,把高的拉下來,把低的捧上去,大眾一定會喜聞樂見。

比如有一名男子,泡妞無往不利,豪門大小姐、商場女精英、女醫生,輕輕松松就可以拿下,但是有一次,他在一位長相非常醜陋的廠妹這裏碰壁了,廠妹不但對他的殷勤不屑一顧,甚至還惡語相向。

如果我們炒作的對象是該男子,接下去該怎麽做?如果我們炒作的對象是廠妹,接下去又該怎麽做?

這兩個問題,大家帶回去思考,下次講課我們再進行探討。

總而言之,制造反差就是改變一個人或事物在大眾心中的固有形象認知。

一個知名的億萬富翁蹲在路邊吃炒粉;一個蹲在路邊吃炒粉的路人甲,居然是隱形富豪;一個形象粗鄙,看起來如同沒文化的農民,卻是某高科技領域的科研大拿。

關於這一點,我們很快就要執行一個炒作項目,把一個整容女星打造成數千年一遇的美女,在炒作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大眾接受一個觀念——整容可以讓自己受益,可以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成功。

制造感動,想讓客戶感動是比較難的,一般只能通過產品帶動營銷,想以事件營銷來感動用戶,自身必須具備堅實的基礎才行,否則根本無法實行。

關於這個,在華國近些年有兩個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例,一個是1980年砸萬向輪,另外一個是1985年砸冰箱,我們不用分析兩個案例中當事人的主觀動機,只需要分析通過‘砸’事件所帶來的品牌形象提升。

還有一個更成功的案例,範師傅祝全國小朋友生日快樂,通過生日祝福營銷,範師傅成了人盡皆知的品牌,成了很多小朋友美好童年的一部分,可以想象一下,當這些小朋友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主要消費群體之時,範師傅能獲得多少回報。

不過,範師傅的營銷也存在不足和局限性,成本太高,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隨便復制的。

制造爭議……”

講台下,杜智戈聚精會神地聽著謝修賢講課,手裏的筆唰唰作響,不停地記著筆記。他愛死了謝修賢說的東西,炒作,把別人玩於股掌之上,收割智商,這種感覺一定很棒。

南易從盅裏舀著鹿肉,眼睛看著正前方一張桌前,一個小孩子弓著腰吃著東西,背彎得有點過分,南易很懷疑小孩子有脊柱側彎的毛病。

“這個毛病好像現在的小孩子有點普遍,要不要投入研發一種矯正器?”

稍想了一會,南易把這個念頭拋開,脊柱側彎症狀輕微可以靠運動調整,嚴重只是上醫院,想研發出一種代替運動的產品並不是那麽容易,就算是研發出來,成本也不可能太低,根本不適合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

除非弄一款糊弄人的產品,通過廣告營銷,奔著收割智商稅去。

南易自然不會這麽做,這種做法突破了他的底線,拿消費者特別是孩子的健康開玩笑,若沒有自己動手把親生孩子溺死的狠心是做不出來的,南易顯然不具備這種狠辣,說他是孩兒奴都不為過,他又豈會對親生子女下狠手。

南易在這裏瞎琢磨時,阿蘭靚湯的五樓的辦公室裏,剛應酬了一圈的葉美蘭正在和事實婚姻老公周正義聊起他。

“一樓八號桌幾個人注意到了嗎?”

“有什麽特別嗎?”

“那一桌領頭的叫南易,他老婆是宇宙銀行總行的高層。”

周正義眼睛一亮,“要去敬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