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4/5頁)

劉一博在美國留學時發現,科研機構拿自己的成果與產業界結合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國內並沒有這個條件,甚至很多人覺得教授下海,不太光彩。

好在工學院院長站出來支持:“我們可以做一個嘗試,如果辦砸了,我們永遠不辦就是了。”

於是,劉一博和兩個同事帶著三萬塊錢和三台破電腦,就開始了創業之旅。一開始並不太順利,奉天乃至全國的軟件產業都處在空白階段,奉天還有很多人把軟件當成洗發水。

東北軟件的誕生和崛起與日企有很深的淵源,當時日本一家專門做汽車軟件系統的阿爾派公司跑到工學院,希望搞產學研合作。

1991年,東北軟件前身工學院阿爾派成立,由工學院占股51%,起初劉一博想著建個研究所,但去注冊時工商部門只允許成立公司,硬是在工學院阿爾派研究所後面加上“公司”二字,盡管還加了括號。

日企的出現給了劉一博最寶貴的資本和經驗,阿爾派的合作使得日本的訂單紛至沓來,把東北軟件帶上了國際外包的道路。

如今,東北軟件做日本軟件外包業務如魚得水,除了阿爾派的業務,其他幾個日本軟件公司也把它們的低端工作甩給東北軟件。

南易對技術外包的了解不可謂不深,上輩子他就從事過這塊業務,他深知軟件外包的特點,那些大廠會甩出來的都是非核心業務,其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研發成本。

特別是當下,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雇用一個軟件工程師的費用,在華國可以雇上一屋子。搞軟件開發聽上去非常有技術含量,但外包的工作往往做的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那部分。

尤其是很多日企都是先將各種框架寫好,寫代碼的時候都有框架與模板,不鼓勵創新。

對一家當下華國的軟件公司而言,雖然做國際外包業務並不能吸收到太多國際上的先進技術,也做不到豐富的技術積累,但是卻最容易實現盈利,最容易做到資金積累,有了資金,才能從事其他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開發。

華國的軟件開發業務,南易要踩一腳,但他對面向普羅大眾的軟件和遊戲開發卻沒什麽興趣,搞破解的工作室、達人太多了,正版軟件一面世,各種破解版緊隨其後滿大街都是,利潤都被搞盜版的賺走了,軟件公司只能吃灰。

南易的定位非常清晰,在國內他只想搞行業解決方案,開發面對電信、稅務、金融、電力和醫療這一類門檻比較高的行業軟件,再對接大風車,先從外包開始,然後把EDA軟件的核心慢慢吸收過來,走出一條自己的工業軟件之路。

一個軟件功能再先進再復雜,只要砸錢,養一大票的軟件工程師,總能把它開發出來,但是這種操作方式放在工業軟件上沒用,單從技術難度上來說,工業軟件的開發難度和操作系統沒得比,它的難點是在專業知識,難在數據積累。

一家工業軟件公司,軟件開發工程師只是基礎成員,核心成員是行業領域的工程師,比如一個電力領域的工業軟件,參與開發的除了軟件工程師,還有一票電力工程師,而且這個軟件能風靡起來,必須參與過很多電力項目,積累了不少數據。

數據是工業軟件的核心,也是千金不換的東西。

工業軟件賺錢嗎?

比一般的文字處理軟件的利潤還是高不少的,但要和爆款網絡遊戲比起來,那簡直就是投入大產出小,屬於垃圾項目,直接就可以扔了。

南易從十幾年前就布局工業軟件,全球撒資金,到現在為止,雖說小賺了一點,但是把投資這個領域的資金挪到其他地方,早就猶如無敵風火輪,資金不知道翻了多少個跟頭。

可要不早早地介入到工業軟件領域,他又該如何收集工業軟件研發歷程的數據?又怎麽可能拿到一部分工業軟件內核數據?

南易從不相信一蹴而就,他只相信一切的成功都需要積累和時間的堆砌,他的民族工業軟件種子撒在十幾年前,開花結果的期許卻放到了二十年後。

南易腦子比較笨,學不來萬億砸出半導體的強人,也比不上豪言壯志,今年10億,明年50億,我就不信做不出芯片的女強人,雖然有穿越加成,他依然學不會“口號制勝法”,他只懂得從一點一滴做起,匯涓流入滄海。

布局軟件業,他也只能以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外包作為起始切入點,以遊戲盜版小試牛刀,人小力薄,開局太恢宏,他怕閃到腰。

一輛子彈頭大幾十萬,還是不便宜的,南易之所以買這個車,一是坐著舒適,二是在奉天認識這個車,知道價格不菲的人不少。

有時候一輛好車就是臉面,用一句電影台詞來說,開好車就需要敬禮,開好車就是好人,坐好車的自然更是好人中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