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6章 給我一個支點(第4/5頁)

商量好了,便依計行事,身為外人的馬原和江小偉還是留在賓館看車,仡濮刀和苗小蘭兩人把南無為送到公安局門口,看著他走進院子裏,這才離開去了郵電局。

仡濮刀再次撥通了南易的電話,把最新情況匯報了一遍。

“還不笨,知道去公安局躲著。”南易笑了一聲,繼續說道:“事情有了點變化,我剛剛看到消息,馬家軍在斯圖加特世錦賽放衛星了,正是申奧的關口,田徑出了好成績,肯定會被大肆宣傳,馬家軍很快會被立成典型。

之前一直有小道消息說馬家軍喝鱉血、吃人參、蟲草、鹿肉、海參,其他的不管,這對蟲草來說是利好消息,接下去價格肯定會猛漲,小兔崽子既然要做生意,那就讓他參與一回大生意。

你們兩個照舊去找紮西,不過沙琪瑪只是附帶,主要給他帶句話,很快就有人去找他談蟲草的生意,想不想發大財讓他自己看著辦。

對了,先跟無為說一聲,免得他的小自尊心受傷害。”

“明白。”

南易掛掉電話,眼睛對向電視屏幕,電視裏正在播報1993年世錦賽的新聞——王軍霞29分31秒78奪下10000米的世界紀錄。

看了一會新聞,南易又拿起電話,打給了冼為忠。

牛肉堡第二次去拜訪埃內迪娜撲了個空,人不在家,北極狐的人查了一下才知道蒂華納集團和錫那羅亞集團又幹起來了。

古茲曼或許是知道他自己很難過眼前這道坎,免不得要去監獄走一遭,在進去之前想著要做點布置,動作有點多,埃內迪娜不知道是躲起來了,還是跑去哪裏搞名堂,農場的事情只能懸著。

南易在等著對方現身,正好新聞給了南易支點,推南無為一把,讓他能賺個小幾千萬的零花錢,順便再讓他學習一下什麽叫資源整合、人脈交際。

和冼為忠通過電話,南易又給姜尚漁業發了封郵件——海參,助華國足球走向世界!

接著,又把電話打給了葛翠竹,和她商量墾殖集團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吃下2000噸左右的東北人參產量,提前下訂,跟著要起來的風潮賺上一筆,然後準備應對人參蕭條期的到來。

墾殖集團剛剛介入人參產業的早期,市場上不管是野生參還是人工栽培,數量都不多,產不足需,市場缺口大,拉升價格上漲,漲幅很大。

一棵百克以上的一等野山參可以賣到幾千幾萬乃至幾十萬元,克重較大的野山參可以賣到百萬元以上的天價;1千克人工栽培的人參,藥材市場上曾賣到500-700元,參農種一畝人參,平均每年可收入5000-10000元,是種植普通糧食作物收入的10倍以上。

在利益的驅動下,參產區的參農對野山參采取地毯式、掠奪式的采挖,每當產新前後,參農蜂擁而上,輪番采挖,不但采挖大苗,就連極小的幼苗也不放過,統統挖走,導致野山參產量逐年下降,資源匱乏,難以為繼,幾近絕跡。

1988年、1989年,墾殖集團參園出產的半野生人參賣到4000塊—7000塊/克,那兩年參園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從老把頭樸大山到普通工人都拿到了不菲的分紅。

可惜,也只有那兩年好光景,屬於華國境內的長白山山脈幾乎被人給刨了個遍,只有一些比較險峻地帶的人參苗才得以存活。還好,北韓境內的沒怎麽受到破壞,山上的野山參還有不少。

山上的被刨光,導致野山參上市量極低,滿足不了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於是產區農民便大力發展人工栽培人參,擴大人參種植面積,不但農民種、林場農場工人種,就連城市的賦閑人員也租地種,無序地盲目地擴大人參種植面積,使產量成倍增長。

八十年代初,人工栽培的人參年產量不過才百噸出頭,如今的年產量卻達到了4000噸以上,整整增長了幾十倍。

暫時人參的價格還算堅挺,這是因為目前人參行業還處於上行趨勢,人參種植采取各大中醫中藥研究院和參農合作,進行所謂的“基地模式”,一方提供技術指導,幫著賣,一方負責出工出力、種植。

又由於前兩年有獨創性的種植技術,東北人參價格優惠、質量領先,開始占領國際,參農的日子比較好過,一戶年收入可以過十萬、二十萬。

於是,跟風的來了,原先的參農過了幾年好日子,腦子也開始活絡了,基地模式,也就是合作模式,要讓中醫中藥醫院研究院作為中間商,參農感覺他們虧了,虧大發了,鬼知道他們在中間要吃掉多少好處。

參農們還真沒想錯,的確,按照事實來說,利潤的大頭是被醫院研究院吃掉了。但是參農們沒搞明白一件事情,如果沒有大利益,人家憑什麽又出技術,又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