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2章 要放大招了(第3/5頁)

“聞著香味還行,口感也還過得去,不過,我不太會喝白的,說的話做不得數,讓海克斯酒業做一下口感測試,選出一個最好的方案。還有,我之前說過的兌飲料的喝法要好好琢磨,試出集中最佳的調兌配比。”

南易挪了一下凳子,坐的離陳宗慶近一點,“宗慶叔,海大白就是用來糊弄不會喝酒的年輕人。年輕就意味著朝氣,意味著叛逆,意味著有改變世界的沖勁。

叛逆和沖勁表現在哪裏?

就是表現在否定,對一些社會現象的否定,對父輩生活方式的否定,農民的兒子不想和父輩一樣種地,工人的兒子不想和父輩一樣進工廠,討厭父親身上的煙味,討厭父親坐在飯桌前慢悠悠的喝著白酒,一喝就是好一會。

但是,大部分年輕人討厭的其實不是煙和酒,而是人,他們的父親,他們無能的父親,因為見得世面多了,有了比較,這個同學的父親是個什麽官,那個同學的父親是個什麽大老板,自己的父親只會種地、只能領一半工資。

他們憋著一股勁,想要活得比父輩更好,所以他們考上了公費中專,考上了大學。

等到他們進入大城市的學校之後,他們很快就會面臨一個考驗或者說打擊,成績有比自己好的,長得有比自己好的,生活水平也有比自己好的,還有一些同學有女朋友,宗慶叔,你和阿嬸幾歲好上的?”

“我十七歲的時候,你阿嬸就懷了維宗。”陳宗慶說道。

“現在的年輕人也差不多,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有了談戀愛的思想,只是現在的社會秩序性更強,學校的管理也更嚴格,大部分年輕人只能是心癢癢,卻不敢付諸行動。

到了中專、大學,遠離了家長,有些人之前被壓抑的情緒就被釋放出來,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他們很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他們的否定情緒需要表達,他們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需要抒發,他們的愛情需要綻放,他們的失落需要安撫。

這一切,都需要同伴,男人嘛,不管是因為什麽共同點而走到一起,想要關系緊密,想要成為兄弟,免不了還是吃吃喝喝,湊在一起抽煙那套。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海大白營造成一種只屬於年輕人的酒,為了迎合他們的逆反心理,傳統的推廣途徑不行,需要進行改變,所以,一開始我們不要在電視上做廣告,而是要用一種比較特殊,年輕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南易說到這裏,不再往下繼續,而是把話頭轉向他處,“宗慶叔,海克斯酒業一直讓維宗兼管不是辦法,我們需要給它找一個負責人,最好是年輕點的。村裏面的年輕人,有能挑大梁的嗎?”

陳宗慶一聽,為難的說道:“村裏的年輕人能動的都動起來了,剩下的還在學校裏念書。”

“既然村裏面沒有,那就從外面找。宗慶叔,我們不能一直只用村裏人,村裏人少,就算個個都是人才,也只有那麽幾個,南陳村現在家大業大,根本不夠用。

還有,只用村裏人,會讓村裏的年輕人懈怠下來,他們會想,人本來就不夠用,他們好壞與否都會有一個好位子等著他們坐。

有個說法叫鯰魚效應,就是在一個養魚的池子裏放一條鯰魚,鯰魚是要吃小魚的,為了不被吃掉,小魚只能不斷的遊,要比其他同類遊的快,只有這樣,它才不會被鯰魚吃掉。

一樣,在南陳村的產業裏,我們要讓一些外姓人坐上高管理崗位,告訴村裏的年輕人,不是因為他們姓陳,不是因為他們是南陳村人就可以等著做高管。”

南易在桌子上拍了拍,“不行,位子就那麽幾個,有能力才能坐,自己不做生意,村裏可以安排工作,但絕對不是管理崗位,去河車集團的車間裝遙控車,去耳東電子打螺絲,去南陳酒業當包裝工,去老撾挖礦,這些都可以,只能是又苦又累的崗位,好位子不靠分,要靠爭。”

“你說的我都懂,維宗他們這一代很早就出來幹活,沒念過多少書,我們這一代就別說了,很多都是在掃盲班才認識幾個字,有出息的就那麽幾個,用外人我沒意見。

但是,村裏的下一代也需要教好,多教幾個有出息的出來,南易,學校那邊你也幫著抓一抓,南陳小學差文昌圍完小太多了,文昌圍有名有姓的人出了好幾個,我眼紅啊。”

陳宗慶很是感慨!

“等我忙完這一陣,我去村裏住一段時間。”

陳宗慶聞言,激動的說道:“好好。”

“宗慶叔,吃鵝,吃鵝,這鵝一看就是我養的,嘖,多肥啊。”南易拿起筷子,指著桌上的鐵鍋說道。

陳宗慶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鵝肉,邊吃邊說道:“上次你讓人送過來的蛋我吃了,除了大一點,味道和雞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