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5章 集資年(第2/5頁)

常城公司的老板沈四平是個善於包裝和炒作概念的高手,去年5月28日,他的電機技術在釣魚台國賓館通過了國家級科技成果鑒定,國家計委的一位副主任在他的項目鑒定書上批示:“屬節能的重要項目,應盡可能給予指導和支持。”

沈四平更是對外宣稱,常城公司幾年來先後投入近5000萬元,研制成功這種高效節能電機,據能源部門測算,僅在運行的風機中如果僅有三分之一換上這種節能電機,一年就可以節電400億千瓦,其前途之宏大讓人充滿想象空間。

乍一看,沈四平的新型電機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產品,於是,沈四平開始了對外集資,他的集資規則是這樣的:投資者與公司直接簽訂技術開發合同,集資金額的起點為3000元,高者不限。投資者可隨時提取所投資金,按季支付補償費,年補償率達24%。

沈四平的第一輪集資活動是去年6月份在瓊省展開,廣告前一天刊出,第二天公司門口就排了長龍,僅20天,就集資2000萬元。

初戰即告大捷的沈四平當即加快集資步伐,他先後在全國17個城市開展了類似的活動,常城公司的集資風暴迅猛席卷全國,很快成為去年最炙手可熱的高科技企業。

沈四平的集資活動之所以這麽順利,各地的媒體記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幾家媒體對沈四平是不遺余力的吹捧,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的動機。

正是在無數家媒體的鼓吹下,沈四平跑馬圈地,戰無不勝,隨著沈四平的集資越來越順利,他的背後開始出現這老那老替他背書,有了有力人士的幫助,沈四平的集資猶如加裝了火箭助推器,速度變得越來越快,資金池也是越積越多。

到目前為止,沈四平先後在全國設立了20多個分公司、100多個分支機構,雇傭職員3000多人,主要的業務就是登廣告、炒新聞、集資。

按照報紙上所說,常城公司已經集資了10多億,投資者達10萬人,其中個人集資款占集資總額的93%,集資款逾5000萬元的城市有9個,京城的集資額最多,有2億多。

隨著集資泡沫越吹越大,報紙上刊登出來的沈四平講的故事也越來越離譜,什麽手裏擁有300多項國際領先的專利技術,其主導產品高效節能電機已在各生產領域應用,握有15億元的訂貨量。

同時,在全國數萬家民辦科技企業中,常城是唯一一家納入國家行業管理的。

牛越吹越大,集資款越集越多,暴雷只是時間問題。

10億資金,雖然一個季度的補償款就需要6千萬,但這真不算什麽大問題,哪怕後續沒有資金進來,就目前的資金也可以撐個好幾年,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太多,涉及到的人太多,且聲勢搞的太大,這不由得讓人不警惕,今天出現一個常城,明天就會出現十個、百個。

當下,還沒有“非法集資”的說法,對民間借貸的利息也沒有很明確的規定,基本是願打願挨,只要借貸雙方認可,別人也不好嘰歪,常城公司即使暴雷,沈四平也不可能背上一條非法集資罪的罪名。

沈四平一搞就是10億,數字太大了,牛又吹的太過,三角債風波剛停,地產熱又如火如荼,集資偷偷搞還行,聲勢搞這麽大,又波及這麽多人,怎麽可能不引起上面的關注,他這只出頭鳥挨耳光是早晚的事。

“媽,搞電機生產有一兩千萬已經綽綽有余了,一邊生產一邊賣,賺了錢擴大規模,就算他沈四平兜裏一毛錢沒有,2000萬一年利息只要480萬,用上兩三年,等他自己手頭寬裕了,把錢一還,接著掙到的錢都是他自個的。

我打個比方吧,就說咱們家瑾茹貿易,公司的錢已經足夠周轉,生意也有了起色,暫時沒什麽生意需要用到很多的流動資金,媽,你願不願意從外面集資一筆,比如說1個億,然後每年付出去2400萬的利息?”

“當然不願意,我又不傻……”易瑾茹醒悟過來,結結巴巴的說道:“你是說那個常城公司打的是集資款的主意?”

“對啊,你惦記人家利息,人家惦記你的本金,這會想投資常城公司已經晚了,去年五六月份如果投資還來得及,投下去,放個半年,拿兩期利息走人。”

南易要不是愛惜羽毛,去年六月份就會去找這個沈四平,從銀行貸1億放到常城公司,就放半年,時間一到,得提1.12億走,不要提合同,也不用撒潑打諢,想接著混,就把錢乖乖吐出來,白撿幾百萬利息差。

南懷秋說道:“他這不是騙錢嗎?”

“爸,這事情暫時還不好定性,只要常城公司還在給集資人發補償款,就不能說在騙錢,那個技術開發合同我也看了,上面並沒有指明集資的錢用於研發或者擴大生產,也沒有具體的本金返還日期,嚴格來說,那錢怎麽花都由他沈四平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