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2章 私心,無所不在(第4/6頁)

一件皮夾克,商場裏賣1000美元以上,就算要給商場留下一半的利潤空間,售價也在500美元上下,十月公司提5%,即25美元,就算十月公司良心黑到底,運營成本算75美元總該夠了,還剩下400多美元,就算賣進商場的皮夾克品質要求得高點,60美元左右的成本也足夠了,裏外裏這麽一算,利潤有300多美元/件。

不少商戶心動了,在之前,商戶們主要擔心的就是“成本由供應商分攤”這一條,開發渠道要花費多少還不是由十月公司說了算,鬼知道十月公司會交出一份怎樣的賬。

現在不同了,既然渠道已經打通,多少成本也該有譜了,只要去聽聽十月公司算的賬,就可以衡量出值不值得上車。

在俄羅斯,要判斷一個品牌是不是奢侈品,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看它有沒有擺在中央百貨商場(TSUM)裏銷售就知道了。

有別於比較平民化的古姆商場,中央百貨商場從五十年代就開始出售奢侈品,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商場裏匯集了世界各地的時尚品牌專賣店。

有人說,一個人的階級層次可以通過他所在的圈子來進行判斷,能混在百億富豪紮堆的群落裏,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對於一個品牌而言,道理是相通的,當品牌陳列在一家專門出售奢侈品的商場裏,消費者會自然而然的也把這個品牌當成奢侈品。

證券私有化的改革方案中,有一個私有化的細致方案——對一部分固定資產超過5000萬盧布,職工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實行股份制改革,對固定資產在100萬盧布以上、5000萬盧布一下,職工人數在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中型企業集團,實施股份與拍賣並行的辦法。

股份制,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單詞,但是股份制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成的,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諸多問題,而在各種問題中最主要的兩個:股票的分配、股份制後企業的經營權歸屬。

在證券私有化中,為了保證既能夠照顧到企業原有職工的利益,且又能夠很好的重組企業領導層,在對這些企業實行股份制的過程中,改革監督小組可以將整個企業的股份區分為兩種,即有經營決策權的股份與沒有經營決策權只有分紅權的股份。

這兩類股份將按照企業的職工人數合理分配,從而最大限度的照顧公平合理,與此同時,這兩種股票都可以轉讓或出售,也就是說,現有的企業職工可以將自己分到的兩種股票出售變現。

另外,對於不願意出售手中股份的企業職工,他們也可以加入特定的企業管理基金會,這些基金會將會替他們管理其手中的股票,行使對企業的經營權。

這樣,企業的職工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基金會的股東,他們能夠通過基金會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進而獲得分紅。

怎麽說呢,這樣的改革方案,乍一看似乎非常公平,任何一個接受股份化改革的企業下屬職工都能從中得到好處,等於在國家的支持下,將整個企業很平均、很公道的進行瓜分。

而通過一個與“工會”一般無二的企業管理基金會,每個職工都有機會成為自己企業的主人翁、物質股東(區別於精神股東),他們都有機會拿到自己企業的管理權,並真正的行使管理企業的權利。

實際上呢?

一個壞主意,初看之下,會很像一個好主意。

一個好政策,只要摻入一點點私心,立即會出現一個小小的漏洞,鉆的人多了,小漏洞變成大漏洞,好政策也變成了壞政策。

私心,你看不見它,但它無所不在。

無須情策委的金融專家分析,南易只是在紅場站了半個小時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回去之後,高望重就察覺出他的不對,把過脈後,蹙眉扔下一段話:“邪氣入體,腹內私心作祟,用八個包青天熬成一碗海瑞,先喝七七四十九年試試。”

喝著高望重開的藥引“虎膽燉熊腰”,南易趴在漏洞口子上,閉上右眼,左眼使勁往裏瞅,他看見兩類股票都可以自由出讓、轉賣,而面對如今盧布瘋狂貶值,俄羅斯大量企業經營不善的局面,絕不可能每個人都願意成為企業的管理者。

那些對企業的未來沒信心的人,把他們手裏的股票賣掉才是最好的選擇。

市面上大量被拋售的股票,能成為買家的絕不可能是企業的普通職工,一個個窮逼,買個毛股票,就算砸鍋賣鐵、拉幫結夥湊點錢使勁買,也不足以買到可以影響企業所有權的大額股票。

自己沒錢,可以上銀行貸款?

銀行嘛,和古早的當鋪沒多大區別,破衣爛衫在那兒可當不出錢來,職工想要大量持股就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