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3章 發財證(第4/5頁)

為了認購證發售過程中的治安問題和發行紀律問題,證券公司沒少開會,劉貞跟南易說,那個時候就沒有人提出認購證賣不出去怎麽辦,賣得過少怎麽辦的問題。

今年1月19日起,30塊一張的認購證通過滬海全市的證券公司、銀行和信托公司的450個營業網點同時向市民發售。

第一天,證券公司怕可能發生的問題出在自己下屬的發售點,派了不少機關工作人員到各發售點協助工作,同時掌握第一手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可現實給了他們一個耳光,各發售點開門前還有些人排隊,但排著排著,看沒有多少人跟上,排的人積極性就不高了。一天下來,一算發售出去的認購證,遠遠低於原先的預計,第二天的情況還不如第一天。

30塊一張的認購證受到冷遇是證券公司想都沒有想到的事,深想一下,人家不願買這認購證也有道理。30塊錢不是小數目,是大部分工薪階層月工資的1/3,買多了買不起,買少了擔心中簽問題。

不少人聽說這些認購證款最後是捐給社會福利事業,認定這是變著法子騙錢,對發售認購證的宣傳根本懶得聽,有些人即使買也只是一份兩份。

原定的認購證發售時間已經快結束,一統計,離預計發售目標差得太遠,只有50多萬份,金副行長找證券公司商量說就這樣結束看來不行,決定把認購證發售延長幾天,推遲到2月1日結束。

最後這幾天,金副行長對銷量非常關注,要求各網點加強推銷工作,下面的人紛紛反映工作非常難做,認為每份認購證的價格定得太高。

定得太高是問題嗎?

不是,領導的面子才是大問題,發行之前預計能售出500萬份,現在只賣了堪堪超過1/10,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啊。

沒說的,責任到人,搞攤派,各經銷點每一個人都要努力搞好推銷工作。工作人員沒辦法,纏著客戶各種軟磨硬泡,不少客戶被弄煩了,打發叫花子一樣買上幾份。

有的工作人員實在推銷不動,只能求爺爺告奶奶,找相熟的人過來買上幾份,更沒辦法的,只能咬緊牙關,拿出一兩個月的工資,自己買幾份。

別人不好賣,劉貞所在的分行也不好賣,行長張罡自然也要來一手責任到個人的手腕,沒說的,每個副行長都要表表決心,承諾一個要完成的數字。

劉貞當時在會議上拍著自己的飛機場信誓旦旦的說道:“我負責完成20萬份。”

牛皮,劉貞負責吹,責任最終卻到了南易這裏。

身為一個愛妻型的男人,南易當然會全力支持自己老婆的工作,他不但把20萬份的任務給接了過來,還把胸脯拍的邦邦響,“我再幫你多賣10萬份。”

就這麽著,南易接下了30萬份認購證的銷售任務,日以繼夜、跋山涉水、不計辛苦、磨破嘴皮跑斷腿,才好不容易在最後一天把認購證賣給一個叫古定升和一個叫趙天陽的人,為認購證的發行事業帶來一個小高潮,總計售出的237萬7665份裏面,也有南易做出的貢獻。

認購證發行了,自然要給它兜底,清洗“騙錢”的罵名,南巡之後,滬海的國有企業立即掀起空前的股份制高潮,這些公司通過申銀、金生、海通三家證券公司策劃、組織,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並計劃於今年在滬交所上市。

發行規模會很大,數量會很多,中簽率會非常高,這會大大超出大部分人的預計,特別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股票發行價格依據的市盈倍數比較低,新股一上市就能獲利不少。

總之,滬交所對促進股市繁榮的決心非常大。

今年的3月2日,滬海舉行首次認購證搖號儀式,通過電視台向公眾直播搖號實況。由宇宙銀行儲蓄處的搖獎隊負責搖號,滬海公證處負責公證,搖號發行的是7家公司的股票,10元面值的股票總發行量是705萬股。

最終搖號的結果:中簽的認購證買眾城實業和異型鋼管的股票50股,買其他股票30股,中簽率為10.3%。

中簽30股,也就是折成每股一元面值的股票300股。

大部分人沒想到中簽率居然這麽高,買認購證時買多的,缺少進一步認購新股的資金,有些人一見搖號後買認購證錢已賺回來,見有人要就願意出讓手中的認購證。

有的人見第一次搖號中簽率就這麽高,又見證券公司反復宣傳,年內還有多次搖號,認為買進二手認購證也是機會,從而在滬海不少地方形成了股票認購證私下交易市場。

最初每份認購證成交價格並不是很高,隨著滬海股市的進一步升溫,認購證的價格也不斷攀升,很快成套(連號的一百份),白板認購證(不記名)價格突破了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