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8章 巨幕緩緩揭開(第4/5頁)

雖說有隨時跑路的心理準備,可錢這東西誰也不會嫌多,生意能多做一天算一天,甚至,南易也不無一直做下去的奢望。總之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展望最美好的明天。

“跟我念,京醬肉絲盒飯。”

“京江……rose……盒飯。”羅高斯基磕巴的跟著南易念了一遍。

“不對,是京醬肉絲盒飯。”

南易糾正了一下羅高斯基的發音,等對方能念得像模像樣才停止好為人師,付過賬,在報紙架上拿了份報紙,到店裏給客人準備的空位坐下。

三個小時一到,南易就回到小馬翻譯,金秋實已經完成了翻譯工作,不但翻譯出中文版,法語版也同樣翻譯出來。

南易看過之後,該看不懂的還是看不懂,並不因為換了文字而有所區別。不過金秋實的字不錯,中文用的是小楷,有(童)星錄小楷的味道,字多是繁體,只有少數幾個字才是簡體;法文是標準的法式花體,所有字母向右傾斜15度左右,看起來非常美觀。

不說字如其人,至少南易從金秋實的字上發現了兩個信息——金秋實應該是1956年之前就來了蘇修,沒趕上簡體推廣的節點;金秋實真的涉獵很多,南易拿出的書頁涉及核物理、半導體、機械,他都能一一翻譯出來。

嗯,關於第二點,南易還要把金秋實的翻譯稿傳給能看懂的人看過之後才能完全確認。

“老同志,你的字很漂亮,翻譯的也很好,你的時薪定為7美元如何?”

“7美元?”

金秋實驚呼,這個價格嚇他一跳。

“是的,7美元,如果你同意這個數字,明天就有一個任務交給你,還是書面翻譯,就按照今天的量除以6計算你一個小時的工作量。”

金秋實臉上一喜,“好的,我明天什麽時候過來?”

“不用這麽麻煩,明天我要經過列寧大街,我給你送過去就行,大概下午一點左右。”

“好的,我住三號樓5樓。”

金秋實並不驚訝南易知道他的住處,莫斯科這裏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職工樓/小區(赫魯曉夫樓,國內就是學的這個),除了保密單位,知道單位就意味著知道住在哪裏。

第二天,南易親自給金秋實送去要翻譯的“材料”,見到了他的太太卓婭,並觀察到她應該剛得過一場大病,逗留一會,南易就告辭離開,然後很快把電話打給張一針。

“雙側的額紋對稱,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利,喝水容易嗆咳,看著有點面癱,這是不是中風導致的?”

張一針:“老板,按照你描述的,很可能是由腦血管病引起的中風,就是通常所說的大中風,中醫正式的說法叫卒中。”

“調理起來麻不麻煩,費不費錢?”

張一針:“有點麻煩,需要經常針灸,錢還好,藥方裏沒有太名貴的藥材。”

“了解,讓精通這個病的人做好飛莫斯科的準備,具體時間我會另行通知。”

“好的。”

與此同時,在美國,蕾切爾的秘書正和一名金牌律師,同時也是阿爾諾爾德·波特爾法律公司老板的波特爾簽訂股份轉讓合同,轉讓的是莫斯科橋公司的股份。

波特爾向橋公司初始投入300萬美元,不到兩年的時間,蕾切爾卻用17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估值700萬美元的股份,波特爾純賺1400萬美元,這對他來說不失為一筆好生意,對泛美控投而言,也是一筆不錯的生意,皆因橋公司的大股東叫古辛斯基。

古辛斯基是猶太後裔,高中畢業後試圖報考莫斯科物理工程學院,卻遭受歧視,輟學後在黑市上闖蕩,做進口牛仔褲和錄音帶生意。

其後有過兩年軍旅生涯,復員後,在朋友慫恿下報考國家戲劇藝術研究學院,結果,這個從沒讀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莎士比亞的年輕人被意外錄取。

學習戲劇表演對於古辛斯基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在大學裏,他將自己擅長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物資匱乏的年代,他總能為老師、同學解決問題,而且還是學校中極少數擁有小轎車的人,因此,他結識了不少上層人物,甚至是克格勃精英。

現實很殘酷,學了幾年的編劇和表演,卻找不到可以演戲的機會,沮喪的古辛斯基放棄了,他正打算靠開“黑車”賺賺小錢,卻意外發現變壓器銅電纜的價值,於是盜銅線,找工廠加工成銅手鐲,每天可生產50000余件,售價5盧布,狠狠賺了一筆。

其後,古辛斯基傍上了米哈伊洛維奇,當時他還是一個為新辦企業發放許可證執照的小公務員。

1988年,古辛斯基開了一家合作社,負責為西方投資者提供在蘇修經商的咨詢服務。

某日,他接待了一群來莫斯科尋找機會的美國商人,其中一位來自華盛頓數一數二的律師事務所,一來二去,雙方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成立了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