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8章 煞星附體(第4/6頁)

不久,車隊就來到一個有一個奇怪牌坊或者說大門的地方停下,兩根雕刻的奇奇怪怪形狀的柱子,一根直立,一根頂部分叉,中間架著一塊門牌,上面刻著字母“CHRiSTiANiA”。

“亞當先生,你確定要進去參觀嗎?”下車後,海倫娜再次確認。

“是的。”

“OK,我帶你進去。”

踏著被風吹落在地上的樹葉,海倫娜踩著高跟鞋小心翼翼的走在前面,生怕鞋跟卡在地磚的縫隙裏,走過大門,地面變成水泥地,她的步伐才變得灑脫,也開始盡到導遊的責任,講解風景背後的典故。

“克裏斯蒂安尼亞,又稱自由國、自由城,方圓不到20公頃,常住人口大約有800人,多一點或者少一點,我不是太肯定,這裏的人口經常會變動,這裏有男人、女人,也有小孩,還有八匹馬、幾十只雞、兔和山羊,幾百只貓,六百多條狗。”

海倫娜一邊講述,一邊回憶,“亞當先生,這是三個月前的數據,現在可能已經發生變化。”

“沒事,我不是來做人口與動物普查的。”南易聳肩無所謂的說道。

“OK,哥本哈根人對這裏的評價不一,有人說這裏是天堂,也有人說這裏是社會渣滓的收集站,這是兩種比較極端的說法。

實際的情況是——這個自由國在困難中度過了10年多,組織型式也在不時地完善,但是新出現的矛盾和困難卻又堆積如山,隨時都有垮台的可能。

這裏原來歸丹麥國防部管轄,1969年,丹麥國防部做出決定,要把這塊沒有任何軍事價值的地方清理一下,交給哥本哈根市政當局進行城市建設。

到1971年初夏,已經騰空大約170個建築,當哥本哈根的市政部門剛剛開始制定這地區的改建計劃,短時間尚不能動工之時,來自市內各個區的青年就把這裏的房子占了。

市民和國防部默認了這種強占,說是強占,其實比較緩和,因為從一開始,‘搶占’就有知識份子、藝術家、建築師、教師和社會學家等人物參加,他們都有明確的目的——搞一次關於社會組織形式的示範性試驗。

1971年11月底,有將近200名強占房子的人聚在一起開了個全體代表大會,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通過了一個憲法,隨後又確定了一個集體活動的會堂。

會議參加人稱自己是克利斯安尼亞人,稱他們活動的地區為自由城或克利斯蒂安尼亞自由國。在克利斯帶安亞的外文拼法中有三個‘i’,因此,他們就用三個‘i’來作為這個自由國的簡稱,同時也確定了國徽上面有三個發光的黃點。

這裏日常的小事在各區的小會上解決,大問題要提到每周一次的全體會議上,這裏設有負責小孩和吸毒者的社會工作組,有負責錢財的經濟組。

這裏規定‘國內’不允許機動車通行、不許販毒,但是比較緩和的和酒精飲料不會受限制。

自由國的誕生初期,也就是1971年冬到1972年春,這裏的日子非常艱苦,哥本哈根當局認為這種強占是非法行為,因而斷水斷電,好不容易弄了點燃油總算度過了這個冬天。

哥本哈根當局考慮到這裏有家庭和孩子,於是1972年3月又恢復了供水和供電。

自由國於1972年5月底又同國防部達成了一個協議,規定自由國要成立自己的消防隊和垃圾排放站,要對常住居民進行登記,在偵緝方面要給予合作,還要支付水電費。

自由國進入正軌後,完成了一些建設和改建工作,譬如小孩遊藝室、帶淋浴的澡塘、健身室、音樂廳、小戲院、音樂茶社等,還有一個自由國電台,那裏就是電台的所在。”

海倫娜忽然指著一個方向說道:“亞當先生,要不要過去看看?”

南易一看,距離有點遠而且不在他們此時的線路上,於是就拒絕了海倫娜,讓她按照既定的路線走。

海倫娜繼續,嘴裏同時也繼續,“這裏也出現了照相館、咖啡館和電影院,一個婦女和兩個青年合作開了面包房,有一個小組開了日用品商店,就在前面的路口,這家店是個異類,每天營業,而且營業時間長達12小時。”

很好,太勤勞在這裏被歸入異端。

“這裏還有一份報紙,每兩周會發行一次,前面有一個銀匠鋪,今天應該不營業,再前面有一個婦女們組織的作坊,做蠟燭,也做縫紉。”

海倫娜嘴裏說的,一個個漸漸的映入南易的眼簾,銀匠鋪、作坊等等。

接著,海倫娜帶著南易來到了一個鐵匠鋪的門口,聽她介紹,鐵匠鋪按按“生產資料歸生產者所有”和“為同樣勞動支付同樣工資”的原則經營。

說起兩個原則的時候,海倫娜嘴裏吐出的單詞比較拗口,南易表示理解,這兩個原則本就不應該會被她所熟悉,無數和他有共同生活背景的才應該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