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7章 錢就應該為南易而活(第2/3頁)

“老板、女士、副委員長,德爾南共有耕地88.56萬畝,其中一半的耕地用於種植稻米,目前我們集團旗下的南爾德農業已經兼並了4500畝耕地,全部都是稻田,平均每畝成本300德爾南盾,折合20美元,共計花費135萬德爾南盾。

德爾南共有森林15.58萬平方公裏,目前南爾德林業購買了12處森林,共計3000平方公裏,總花費450萬德爾南盾。

老板,耕地想要進一步收購會比較困難,德爾南剩余的土地,其中七成分散在農民手裏,三成集中在5個大型農場手裏,4個由印度裔掌控,1個由華裔掌控。”

陳惠先說到這裏就止住,等待著南易的意見。

南易撫著下巴,陷入沉思。

德爾南50幾萬人口中,印度裔占到了33%、梅斯奧爾人(16-18世紀時出生於德爾南,而雙親是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的白種人)占31%、印尼裔占15%、印第安人占4%、華裔占3%,其余的是其他有色人種。

德爾南之前獨立之後有過兩次政變,在動蕩時期,傳統的商業家族要麽消亡,要麽更上層樓,一只手伸到政治領域,目前在德爾南已經沒有單純的商業家族,生意規模較大的都是橫跨政經兩界,可以稱為政商家族。

而在動蕩時期冒出來的政商家族其中大部分是印度裔,少部分是華裔,德爾南政治上的話語權八成掌握在這兩個族權手裏,而印度裔和華裔的話語權對比差不多在8比2左右,即印度裔牢牢的掌控著德爾南的話語權。

“斯嘉麗,你怎麽看?”

斯嘉麗:“陳,各族裔之間是否友好?”

陳惠先:“關系比較平淡,不友好,也沒有太多的紛爭,只有華裔在某些場合會被其他族裔敵視,因為大部分華裔來的時間並不長,對其他族裔來說,華裔算是外來者和後來者,而且華裔太過勤勞,和其他族裔的懶散形成鮮明對比。”

斯嘉麗:“亞當,要不要往德爾南輸送一個切·格瓦拉?”

南易:“不怎麽樣,我們一直就是搞經濟的,革命我們不專業,槍只能拿來自衛,貨幣才是我們的主要武器輸出。惠先,既然耕地不方便繼續兼並就放放,把你的精力抽出來先用在建立人脈上。”

陳惠先:“明白。”

南易:“斯嘉麗,和美國鋁公司接觸一下,向他們提出全面收購德爾南鋁公司的股份。”

斯嘉麗:“可以考慮一下收購美國鋁公司,預計100億美元以內就能完成收購。”

南易:“時間呢?”

斯嘉麗:“無法預計,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談判過程,三年,也許超過五年。”

南易蹙了蹙眉說道:“斯嘉麗,不切實際的方案就不要提了。”

美國鋁公司是專注於鋁業的公司,體量大到影響美國的能源戰略,倒不是沒有收購它的可能,只是一旦收購,南易就得被架到火上烤。

斯嘉麗:“OK,我會接觸,陳,你介紹一下金礦。”

陳惠先:“好的,女士,關於金礦,只有馬拉卡金礦有收購的可能,它的蘊藏量大約1200噸左右,這個數字只能做為參考,德爾南金礦礦脈的情況比較復雜,對蘊藏量做不到正確的評估。”

梁慧文:“陳總裁,德爾南的金礦礦脈分部比較廣對嗎?”

陳惠先:“是的,副委員長。”

梁慧文:“但據我所知,德爾南的大型金礦並不多,反而不少南美其他國家的人在德爾南從事金礦開采。”

陳惠先:“是的,的確有不少南美人在德爾南進行淘金工作,在德爾南的淘金業有一個規則,可以向山地的主人劃一塊山地作為礦區進行開采,但開采出來的黃金要交給山地主人十分之一充作租金。這些山地往往都處在不方便機械化開采或開采成本較高的地區。”

南易:“多高?”

陳惠先:“高到賠本。”

南易:“淘金奴隸?”

陳惠先:“並不是,淘金工人的人身自由不會受到限制,只是山地主人會開展很多賺錢的業務,基本飲食、酒吧、住房、淘金工具、伎院、賭場、黃金回收等等,淘金工人就算淘到金子,通常也不能把錢帶出礦區。”

南易:“不錯的經營模式,或者可以學習一下,斯嘉麗,可以把你的檳榔西施輸出到德爾南。”

斯嘉麗:“不是我的,是南氏的。”

南易:“哇哦,我說錯話了。所以,派一支勘探隊到德爾南,調查一下那邊的礦脈情況,我覺得在德爾南開采黃金不是一個太好的主意,買一點山地,吸引人過去開采黃金倒是一樁不錯的買賣,做個調研先。惠先,聽到了?”

陳惠先:“老板,我會盡快提交報告。”

南易:“惠先,你先下線,慧文,你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