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7章 翻過院墻去撒野(第2/3頁)

王曉亰立志當一個滾圈兒的音樂教父,馬克西姆這裏只要有Party的日子,他基本都會過來,就是想多挖幾個好苗子,順便也樹立一下在圈子裏的威信。

要說內地搖滾的推手,宋教母算一個,她給了搖滾人發聲的機會;陳徤添算一個,他剛簽了黑豹不久;還有一個賣掉台塆的房子,辭掉副經理的職位的張琣仁,這哥們自幼癡迷搖滾,是鮑勃·迪倫腦殘粉,去年跑到京城成立了一家音樂公司“魔巖”,張琣仁有一句口頭禪——我要是有錢,要把京城的樂隊全買下來。

這第四個就是王曉亰,不但讓老崔靠搖滾吃上飯,還能吃好喝好,這可是蠍子拉屎,滾圈兒獨一份。

老崔他推成功了,自然想多推幾個出來,畢竟音樂教父嘛,手底下只有一個歌手怎麽行,必須得多幾個,再說,多個歌手也多份收入。

“老王,你想把這事攬下來?”

老崔和王曉亰接觸久了,對方的心思自然明白一二。

“能攬嗎?”

“南易挺好說話,我沒開口,他就主動給了我面子,提的要求並不過分,你要是把事給攬下,不知道他會有什麽反應。老王,南易雖然低調,可人家玩的是大院圈子,城南這邊認識大半。”

“找白狼出來說和不行?”

京城城北以土著為主,祖輩是京城人,城南充斥著一個個大院,老崔說的城南就是代指大院子弟,王曉亰說的馬三兒就是一個老炮兒。

進入八十年代,頑主這個詞沒什麽人提了,說的更多的是老炮兒,原來想當個頑主,天天擱外頭拔份的大院子弟已經不再瞎混,少部分進單位,大部分下了海,查架鬧事和他們已然沒多大的關系,要出事就是經濟案件。

1982年,因為電影《少林寺》的上映,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拍攝“武打片”和“武俠劇”的熱潮。

就因為這股熱潮,鄭驍龍他們單位就在1985年拍了一部京味十足的電視劇《甄三》,講述的是老京城的天橋摔跤手甄三的故事,他在舊社會所遭遇的各種磨難和不幸,好在他始終自強不息,並懷抱善念,最終憑借頑強不屈的精神,戰勝了邪惡勢力,並從此走向光明。

話說當年大清皇室為了繼承祖先尚武的傳統,專門成立了摔跤機構“善撲營”,跤手全部由滿族八旗子弟組成。

當時的摔跤叫布庫,就是滿語摔跤的意思,分為一等布庫,二等布庫,三等布庫,每年都會進行升級比賽,比武贏了的跤手可以獲得與之相同的官位品級。

善撲營的跤手作為皇帝的侍衛,每逢皇帝出巡都要緊隨左右,時刻保護皇帝的安全,休息時還要進行摔跤表演供皇帝和王公大臣們觀看。

野史上說,當年剛繼位的康熙,就是通過訓練幾個少年布庫以制服鰲拜的,從而使康熙除鰲拜的故事名揚天下。

清朝善撲營內的總教頭名為“罡爾韃”,跤手稱作“撲戶”,每逢遇有重大活動和慶典的時候,善撲營的撲戶們都要出來表演技藝。

特別是皇帝宴請蒙古王公的時候,更是要同蒙古來的跤手進行較量,大獲全勝者往往會被皇帝授予“巴圖魯”的稱號。

清朝滅亡以後,這些善撲營的跤手失去了職業和經濟來源,他們為了養家糊口,有的人在家裏開辦武館傳授技藝,以滿族軍官宛永順為首的幾個人在天橋紅廟下開設摔跤館來謀取生計。

後來宛永順的徒弟寶善林把這種摔跤發揚光大,寶善林在天橋開設的摔跤場地,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天橋摔跤模式。

《甄三》這劇一播出,甄三這個人物倒沒有得到多少京城年輕人的認同,反倒是他師兄金二,一個反派人物很得年輕人的喜歡,特別是天橋所在的宣武,不少練天橋摔跤的年輕人把金二視為偶像,想著用拳頭打出一片天地,很多人拜了師或者走進了體校,在氣功熱潮的掩蓋下,學武熱潮又在京城刮起。

到了1987年,本身天賦極佳的年輕人已經學有所成,既然練成了,那當然得應用,他們趕上了好時候,前幾年冒了一下頭的散打高手們已經主動或被動的收斂起他們的殺人技,要麽安安淡淡又變回普通人,要麽從走了一遭人間,如今還呆在繈褓裏。

很快,練武出身,又去大西北進過修的年輕人一個個冒頭,成了有一號的人物,也就是所謂的“老炮兒”。

說起老炮兒,京城人對其有嚴格的定義——性格暴烈,反復進出籬笆至少兩三回,但又從不欺負老實人的才能稱得上老炮兒。

不管是過去的頑主,還是現在的老炮兒,大部分其實名不副實,和民國時期手底下只有十來杆槍,偏要給自己扣個司令頭銜的土匪一樣,無非是給自己貼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