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4章 廣交會(第2/4頁)

成功等於70%的運氣加25%的選擇加5%的努力,懂得選擇且堅持努力,有很大的概率成個小康;只知道努力,不懂得選擇,一世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勤勞致富原本就是偽命題,它能成立的基礎在於曲解“富”的定義。

想成為人中龍鳳,那就離不開好運,能站到高點的都是大氣運者,趙軍三個客戶一個都沒見著,南易已經略有懷疑其是個倒黴蛋,他打算再觀察觀察,過一段時間要是還有約好見不到人的事情發生,他就打算給趙軍換個崗位。

正好,三筆錢全到手之後,億萬國際就要改變業務模式,不再是挖墻腳,而是主動出擊尋找潛在客戶,公司的架構也要完整的搭建起來,有的是崗位安排趙軍。

當然,這只是南易的主觀想法,趙軍到時候是不是要另謀高就,那就走著看,未有錯可用者不棄,欲離者不留。

美食送走了夜色,次日,南易帶著三人去參加廣交會。

想要進入流花場館,對國人來說比出國還難,名額非常有限,能夠來參加的都是各省份有拳頭產品的國企,私企壓根沒機會參加,而且參展的企業代表還要經過政審。

如果是以采購商的身份進入場館,那得由老外帶著,國人單獨根本進不去,哪怕能夠提供給國外企業服務的證明文件也不行。

找個老外對南易來說不是難事,交了入場費,辦了入場證,南易四人順利進入主場館。

三十多年來,雖然經歷不少驚濤駭浪,但每年兩屆的廣交會卻從未間斷過,今年的秋交會比往年冷清的多,來的采購商比較少,而且出於安全的考慮,這屆秋交會加強了安全保衛級別,門口有手握79微沖的武警,氛圍莫名有點緊張。

在主場館裏,南易並沒有逗留多久,他又不做全品外貿,進來只是想看個西洋景,呆了不到一個小時,南易一個人單獨走出場館,在外面流連起來。

場館內沒看頭,場館外的火熱才有看頭。

廣交會是國企的盛會,並不代表私企真的不能參加,場館裏進不去,場館外總是行的,在場館外,有不少身上穿著別扭西裝,脖子裏掛著一個大包的人在遊走,一見到老外,語言靈光的就上去攀談,不靈光的就使勁擺弄自己的產品,企圖吸引老外的目光逗留。

南易看到一個中年人手裏拿著燃具上的點火槍噠噠噠地在給一個老外展示,嘴裏還蹩腳的說著點火槍的英語,老外好像很有興趣,連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可推銷的中年人臉上卻是茫然中帶著窘迫。

這個中年人叫茅方太,甬城茲溪人,茲溪是個了不起的地方,五十年代,公私合營時期,那裏就誕生了第一家社辦企業[鄉鎮企業],可以說是一個商業氛圍非常濃郁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商業氛圍極濃的小鎮長大,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茅方太,同時也受到父親的影響。

他的父親是一個踏實肯幹的人,在廠裏兼任會計以及業務主管的職位,為了推銷廠裏滯銷的產品,他父親曾不辭辛苦跑到數千公裏的地方進行推銷,廠裏的效益得以改善。

同時,他父親也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當有親朋好友托父親的關系進廠時,都被他父親拒絕了。

不受家族困擾這一點也深深地影響了茅方太,他希望自己能夠像父親一樣做出一番成績。

1961年茅方太從中學畢業,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的境況,他來到社辦企業,擔任了公社綜合服務部的主辦會計,在這個崗位上,他的為人處事以及管理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

在那個年代,網絡並不發達,為了提高效益,沒有銷售經驗的茅方太也加入了銷售行列,條件很苦,也很累,但是也給了茅方太珍貴的人生經驗,為後來的創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改開之後,茅方太嗅到了市場的氣息,決定自己創業,1985年,45歲的茅方太創辦了無線電廠,他的創業之路正式起航。

1986年,由於國家政策的變化,他們廠生產的黑白電視機配件轉眼間就要被市場拋棄,這次對他的打擊非常大,很多員工在危難之際選擇不辭而別,甚至自己親自培養、最為信任的副廠長也離職了。

當時的茅方太一直在徘徊接下來的路怎麽走,有人勸他,算了,幹一個小作坊就行了,沒有必要把企業做大,但是,茅方太從小就有一個夢想,要做成一個大的家族企業。

患難見真情,當職工紛紛離職的時候,茅方太的妻子毅然辭掉穩定的工作,幫助茅方太管理工廠,這也給了茅方太尋找新產品的勇氣和決心。

點火槍就是茅方太尋找到的新產品,之前這個產品只有日本人才生產,幾乎全球的供應鏈都被他們壟斷,現在不是了,茅方太也有了自己的點火槍,而且他的點火槍還有一個絕招,一個讓外商無法拒絕的絕招——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