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2章 摩托車,地動山搖(第2/5頁)

第二,由於交通和道路情況很一般,使用電動車非常耗電。

第三,越南百姓有使用摩托車運輸貨物的習慣,電動車的動力不足,根本無法支撐。

因此,無論是電動車還是自行車,在越南的市場都不是很大,反而摩托車非常適合越南的實際情況。

轎車的價格比較昂貴,對於平均收入不高的越南百姓而言,購買一輛汽車非常奢侈,只有中產以上階層,才會開汽車出門,大部分越南百姓還是會選擇摩托車。

越南的摩托車市場空間很大,不管是日本、南韓、歐洲還是華囯的摩托車企業都會看上這塊蛋糕,同樣,南易也看上了這塊蛋糕,而且,他還想著盡可能的多占。

最早的時候,南易曾經想過做一個二道販子把摩托車國貨輸入到越南,可他的記憶告訴他,國內的摩托車企業是扶不起的阿鬥,陳咬金還有三板斧,摩企卻只有橫豎兩招——減配置壓成本、價格戰。

介於此,南易準備分成兩步走:第一,注冊一個摩托車品牌,然後找國內的摩托車企業做代工,簽訂嚴苛的合同,按照他的要求來做,老老實實的賺代工費,敢瞎糊弄賠死摩企。

第二,在國內建立一家專門研發發動機的企業,然後和越南的本土摩企搞合資,引導越南走一條用市場換技術的摩托車發展之路。

不管是第一步還是第二步,想要走好,走的順利,都離不開越南軍方的支持,南氏需要和越南軍方合作,借用軍方的優勢,當然,借勢的同時也要割舍出去大部分的利益。

這對南易來說並沒有什麽為難,他從來都拎得清自己應該在合夥生意中拿到多少分成,並不會去眼紅比他拿的多的合夥人。

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清楚的認識到什麽叫“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非常之公平。

南氏有自己的摩托車發動機技術積累嗎?

沒有,唯有收購一途。

“雅美,沃拉岡[強良]汽車集團的牌子可以立起來了。”

“會長,先生產摩托車?”

“是的,篩選收購對象,盡快收購一家生產摩托車企業。”

“有點難度,摩托車企業都是大型企業,想要收購不是那麽簡單。”上戸雅美說道。

“沒讓你把目標盯著日系本田、雅馬哈、川崎、鈴木這些,收購它們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你可以瞄準歐系和美系,不管是杜卡迪、奧古斯塔、阿普利亞、比亞喬、KTM、印第安、龐巴迪都是很適合的收購對象。”

“要不要把光陽和三陽也列入備選目標?”

“你自己看著辦。”南易揉了揉太陽穴說道:“動作快一點,越南那邊已經動起來了,不要拖後腿。”

“一定不會。”

“先這樣。”

布局摩托車,南易不但看到了越南市場的前景,同樣也盯著印度的市場,要說起來,印度的摩托車市場要更加廣袤。

在印度城鄉各地,摩托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上下班高峰時段,摩托車隊幾乎溢到了人行道上。在購買家庭交通工具方面,印度相對富裕的幾千萬個家庭中,只有不到10%的更富裕家庭選擇汽車,其余中低收入的家庭主要選擇摩托車。

印度交通不發達,停車場嚴重短缺,大部分白領階層為了行動方便,也把摩托車當成主要交通工具,另外,印度普通人結婚時,女方父母再窮也要借錢買一輛摩托車送給新郎,否則新娘很難進入新郎家門。

在印度摩托車市場的誘惑下,許多外國大公司都想過來分一杯羹。

本田快人一步,1983年就登陸印度,與當地的英雄公司合資生產“英雄本田”摩托車,第三年還獨資成立了一家本田摩托車印度公司,企圖占領這個最具潛力的摩托車市場。

另外,鈴木、雅馬哈還有西班牙的LML都在虎視眈眈,印度本土的巴佳吉占據本土優勢,也在穩紮穩打。

印度的情況和越南截然不同,越南人是沒錢但不選孬貨,情願多花點錢買好的,印度人開掛,民科多,自我動手能力很強,只要價格便宜,摩托車質量差點沒關系,他們會自己動手改裝。

經過改裝,摩托車性能會有質的飛躍,別人的車子最多拉三四個人,他們的車子可以拉下一個加強營。

印度是一塊非常適合摩企打價格戰的土壤,這塊市場南易不打算自己開墾,他打算引入國內品牌來印度搞合資或合作,充分發揮他們的價格優勢和印度的非本土品牌競爭。

印度也搞市場換技術的套路,不與印度本土企業合作,國外的摩托車品牌根本就賣不進來。

12月17日。

由於華囯神油工廠的工地上有滬海上華醫藥廠的人,南易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工地之後,又登上了飛往香塂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