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9章 被動(第4/5頁)

還是那個以前常坐的咖啡廳,楊開顏和一個男人相對而坐,每個人邊上都放著一份早餐。

南易看了一下手表,離他和楊開顏改約的時間只剩下五分鐘,“這個小娘皮已經和我約好了,這會卻和別人在吃早餐,是示威呢,還是在耍小脾氣?”

找了個空桌,叫了一杯咖啡,南易瞄了一眼楊開顏對面的男人。

這人南易認識,就是當初他讓曹琳幫忙盯著的那個“倒匯的”,事後他已經知道這個男的叫王權,倒匯當中有一號的人物,也是楊開顏的育紅班同學。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個王權在追求楊開顏,只是都已經兩年多了,居然還沒放棄,這麽執著,不知道這小子是喜歡人還是喜歡錢,又或者人財兩得?

看了幾眼,南易就把目光收了回來,楊開顏只是他的合夥人,她的私人生活不在南易的關注範圍之內,她和王權會不會走到一起,南易並不關心。

服務員送咖啡的時候,南易又要了一份報紙,順便交代一下服務員,等楊開顏兩人吃完,就讓她過去通知一聲有人在等著接見。

交代完,南易就看起了報紙,這頭版的文章就有點意思,說的是“炒更大軍”。

炒更,可以理解為在外面找份兼職,有第二職業的意思。

報紙上說,在沿海一帶,炒更已經成了一個新時尚,並估計國家職工從事炒更的人員已經有27%之多,文章的最後還引用了一段李家坡《聯合早報》的報導。

說是無論公務員還是國營企業職員,大家都熱衷於用公家的設備賺取外快……[刪掉了一段]

南易感慨這時代發展還真快,前幾年還有技術投機倒把罪,這會在外面兼職已經成潮流了。

這是一個轉型的時代,以前的價值觀已經崩塌,新的價值觀還亟待重建。

看完頭條,南易又看第二篇文章,這是轉載自《羊城日報》的一則新聞:說是羊城有一兒制鞋的個體戶老何,他的總資產已經超過20萬,可依然過得十分簡樸,家裏連台冰箱都舍不得添置;

有一家虧損多年的國營鞋廠找他去幫忙解救,他帶著六個工人過去幫了一個月忙,幫著鞋廠設計了五六個新鞋樣,讓鞋廠走出了困境,可老何一分錢好處都不肯收,甚至他帶去的六個人工資都是他自己支付的。

南易看完這個文章就覺得有點可笑,這樣的典型立起來可不是什麽好事,這會讓人們幼稚的以為先富起來的人,不會把大家甩的遠遠的,而是會回過頭來幫助落後的人,拯救陷入困境的國營企業。

由己及人,南易願意出手幫助沒獲得公平機會的落後者,特別是教育方面,他非常樂意給盡可能多的山區兒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可南易不會搞什麽普惠,他會幫助在溫飽線掙紮的人,但是不會去幫助能吃飽,只是吃不起肉的那批人,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那是國家的責任,他不必越庖代俎。

除非這些人能給他創造利潤,那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南易願意多付出一點,比如說超出他們勞動價值的薪水待遇。

吃八菜一湯的人,沒道理去幫助吃四菜一湯的。

或許等南易年紀大了會把自己的小金庫全捐出去,但是他不會去動南氏的一分一毫,南氏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必須是出於盈利的目的;

搞慈善也是如此,不會是出於善心,而是出於標榜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最根本的還是出於盈利的考慮。

南氏的錢是南易家族的,同時也屬於每一個把利益捆綁在南氏的人,身為南氏的領導者,南易要發善心,要搞“真誠的慈善”,只能用屬於他個人的資金去搞;

要用南氏的錢,那就得南氏所有人投票決定,而且不能是什麽少數服從多數,必須全票通過,每一個人都同意。

牽一發而動全身,南氏每減少一筆資金,就有可能減慢南氏的發展,獲得的盈利也會變少,能分給南氏人的錢自然也會減少,這涉及到的是所有南氏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利益。

在賭南氏會有更好發展的時候,南易有資格代表所有南氏人做決定,可在明知必虧的局面,他就失去這個代表資格;南易可以代表大家“一起得到”,但不能代表大家“一起失去”。

南易一直有不把南氏當成他自己個人的覺悟,所以他才會把南氏的錢和他自己個人的錢區分開,所以劉貞、斯嘉麗、凱瑟琳、蘇菲·馬索的生活費是南氏支出,而其他幾個都是走南易自己的小金庫。

究其根本,南易其實一直在貫徹共同富裕的精神,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拼搏,然後按照貢獻的多寡,排排坐分果果吃。

“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