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1章 公私不兩立(第2/3頁)

九折是道檻,也是亞細亞的底線,南易讓冷妍負責貴重商品的洽談,而且不給她加派人手,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到盡可能的成本價格保密。

針頭線腦進價幾厘賣一毛,算毛利可以算出百分之一千,可終端售價就是一毛,最終體現出來的價格就是這麽點,消費者不會覺得貴。

電器就不同了,一台電視機出廠價700塊,加價三成,終端價就是910塊,整整貴了210塊。

這個數字要是被消費者知道,他們可不會管什麽運營、廣告、損耗、返修之類的成本,也不會管滯銷的風險,他們只會盯著“210”這個數字,他們只會心痛自己多掏了好幾個月的工資。

九折就是亞細亞的進貨價,這個口徑會在亞細亞內部做到統一。

真實的進貨價和毛利只有高層和財務科的會計才有資格知道,對其他人員一律保密。

夏決想了一下說道:“既然你為難那就算了,調研費就定在一萬塊吧,另外,九折票不說旺德福人手一張,至少三樓的人員需要每個人都有吧?”

旺德福前門店的三樓是辦公室,夏決的意思就是管理人員要每個人都有九折票。

南易糾結了一會,才咬咬牙說道:“好,就按夏董事長的意思。”

“很好,改天我去亞清公司和你談談旺德福在亞細亞商場租鋪位的問題。”夏決點點頭,意有所指的說道。

聽到夏決這話,南易的牙花有點發酸。

南易給調研費不是多此一舉,夏決雖然貴為旺德福的董事長,可重大的決策不是他個人就能拍板,他需要向更上面請示。雖然他剛才說已經有開分店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堅不堅決還未可知,要是遇到點阻力他就會退縮呢?

南易相信公有企業的領導人中有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了企業前景考慮的企業領導人,可也有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企業的利益和企業領導人的利益並不是高度融合,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馳。

在這個客觀事實下,就不能要求每個企業領導人都有魄力。

南易給的調研費和九折票,夏決不可能放到他個人的口袋裏成為他的私利,可卻能成為他個人上升的助力添加劑,這就讓他能更堅決的把開分店的事情推行下去。

為了事情順利,南易的“好處”給的夠夠的,可誰知道夏決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三年免租金的功勞他還要攬到自己身上。

什麽改天談租鋪位的問題,夏決這是在暗示南易免租金是他努力談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南易主動拋出去的橄欖枝。

“好啊,夏董事長哪天過來,提前給我來個電話,我去大門口接你。”

南易自己就是亞清公司的股東,看重的是企業的健康成長和最終能獲得的利潤,虛名他並不在乎,只要事情能順利往下推進,虛名誰要誰拿走。

送走了夏決,回到辦公室沒多久,南易又迎來了一位訪客——電視劇制作中心的兼職顧問黃漢宗。

“南經理,不好意思,來叨擾了。”一進南易的辦公室,黃漢宗就客氣的說道。

“黃顧問您能到我這裏來,我榮幸之至。”

南易同樣客氣的邀請黃漢宗坐下,給他泡好茶,寒暄了幾句就開門見山的說道:“我們亞清和電視劇制作中心並沒有業務往來,今天您到這裏來,應該不是以黃顧問的身份吧?”

往前追溯一下,黃漢宗在當電視劇制作中心的兼職顧問前,其實是東風電視機廠的廠長,再往前,他還曾擔任過更重要的職位。

只是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歲月,黃漢宗不願意多談政治,他只想安安靜靜給國家掙錢,所以,79年的時候,他自願去了東風電視機長當廠長,去做一個“電視大王”的夢。

黃漢宗剛接手東風電視機廠的時候,東風的情況很差。

東風電視機廠八年生產了4.4萬台電視機,賠進去1156萬,是當時京城地區國有企業的虧損大戶。

如何扭虧轉盈,是當時擺在黃漢宗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黃漢宗心裏非常清楚——必須改革舊的管理體制,學習和借鑒國外現代企業的成功經驗,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才能振興東風電視機廠。

在那段日子裏,他到處收集當時號稱“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的資料,經過認真的研究之後,他結合當時的國情和企業現狀,確定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從散件組裝加工入手,逐步實現國產化,最後打進國際市場”的經營思路。

當時國家正處於改革初期,在如何振興民族工業的問題上,很多帶有理論性的問題尚處於探索階段。

黃漢宗這一大膽的想法立即得到有關部門領導的關注,黃漢宗也通過自身的人脈很快就拿到進口20萬台電視機散件的配額,成功引進了一條電視機組裝生產線,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從國外引進的第一條電視機生產流水線。